《讀史方輿紀要》

搜索字串: 或 [ 字元索引 ] 或
省級單位: 北直 | 南直 | 山東 | 山西 | 河南 | 陝西 | 四川 | 湖廣 | 江西 | 浙江 | 福建 | 廣東 | 廣西 | 雲南 | 貴州

山東 > 濟南府

現今地圖 明朝地圖
沒有地圖
《讀史方輿紀要》注釋
《禹貢》青州之域。春秋、戰國並屬齊。秦屬齊郡。漢初屬齊國(呂後初,割齊之濟南為呂國,文帝初復故),文帝分置濟南國,景帝改為濟南郡。後漢仍曰濟南國。晉復為郡。劉宋兼置冀州。後魏改為齊州,兼置濟南郡,後齊、後周皆因之。隋初,郡廢州存,煬帝又改齊州為齊郡。唐復為齊州。天寶初年,曰臨淄郡。三載,改曰濟南郡。乾元初年,復曰齊州。宋因之(亦曰濟南郡興德軍節度。)政和六年,升為濟南府。金仍舊。元曰濟南路。明初,復改為府,領州四,縣二十六。今亦曰濟南府
《讀史方輿紀要》方位
東至青州府三百二十里,南至兗州府三百三十四里,西南至兗州府濟寧州三百六十六里,西至東昌府三百里,北至直隸景州四百五十里。自府治至江南江寧府一千八百五十里,至京師九百里
《中國歷史地名大辭典》
北宋政和六年 (1116) 升齊州置,治所在曆城縣 (今山東濟南市)。元初改為濟南路。至正二十七年 (1367) 朱元璋改為濟南府,屬山東省。轄境相當今山東新泰、肥城二市以北,德州市和平原、長清縣以東,淄博、萊蕪二市及桓臺、高青、利津等縣以西,樂陵市和無棣縣以南,東北至海。清代將樂陵、商河、高青等市縣以東地劃出,轄境縮小。1913年廢
《中國古今地名大詞典》
山東省濟南市
《讀史方輿紀要》下級地名
山東 > 濟南府 > 曆城縣
山東 > 濟南府 > 章丘縣
山東 > 濟南府 > 鄒平縣
山東 > 濟南府 > 淄川縣
山東 > 濟南府 > 長山縣
山東 > 濟南府 > 新城縣
山東 > 濟南府 > 齊河縣
山東 > 濟南府 > 齊東縣
山東 > 濟南府 > 濟陽縣
山東 > 濟南府 > 禹城縣
山東 > 濟南府 > 臨邑縣
山東 > 濟南府 > 長清縣
山東 > 濟南府 > 肥城縣
山東 > 濟南府 > 肥城縣 > 大石巡司
山東 > 濟南府 > 青城縣
山東 > 濟南府 > 陵縣
山東 > 濟南府 > 陵縣 > 濟南衛
山東 > 濟南府 > 陵縣 > 肥城守禦千戶所
山東 > 濟南府 > 泰安州
山東 > 濟南府 > 泰安州 > 新泰縣
山東 > 濟南府 > 泰安州 > 萊蕪縣
山東 > 濟南府 > 德州
山東 > 濟南府 > 德州 > 德平縣
山東 > 濟南府 > 德州 > 德平縣 > 重合縣
山東 > 濟南府 > 德州 > 平原縣
山東 > 濟南府 > 德州 > 平原縣 > 德州衛
山東 > 濟南府 > 武定州
山東 > 濟南府 > 武定州 > 新州
山東 > 濟南府 > 武定州 > 陽信縣
山東 > 濟南府 > 武定州 > 海豐縣
山東 > 濟南府 > 武定州 > 海豐縣 > 大沽河海口巡司
山東 > 濟南府 > 武定州 > 樂陵縣
山東 > 濟南府 > 武定州 > 商河縣
山東 > 濟南府 > 武定州 > 商河縣 > 富平縣
山東 > 濟南府 > 武定州 > 商河縣 > 三岔口巡司
山東 > 濟南府 > 武定州 > 商河縣 > 歸化鎮巡司
山東 > 濟南府 > 武定州 > 商河縣 > 武定州守禦千戶所
山東 > 濟南府 > 濱州
山東 > 濟南府 > 濱州 > 利津縣
山東 > 濟南府 > 濱州 > 利津縣 > 豐國鎮巡司
山東 > 濟南府 > 濱州 > 沾化縣
山東 > 濟南府 > 濱州 > 蒲臺縣
總數: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