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史方輿紀要》

搜索字串: 或 [ 字元索引 ] 或
省級單位: 北直 | 南直 | 山東 | 山西 | 河南 | 陝西 | 四川 | 湖廣 | 江西 | 浙江 | 福建 | 廣東 | 廣西 | 雲南 | 貴州

山東 > 東昌府 > 濮州

現今地圖 明朝地圖
《讀史方輿紀要》注釋
古顓頊氏之墟。春秋時衛地。秦屬東郡。漢屬濟陰郡(後漢末,兗州治鄄城,即此。)晉屬濮陽國(兼置兗州,領郡國八,理於此。)後魏為濮陽郡治。後周因之。隋初,郡廢,尋置濮州。大業初,州廢,以其地分屬東郡、東平、濮陽三郡(大業末,李密復置濮州,王世充因之。)唐仍置濮州。天寶初,改為濮陽郡。乾元初,復為濮州。宋因之(亦曰濮陽郡。)金仍曰濮州,屬大名府。元亦曰濮州(初屬東平路,後直隸省部。)明初,以州治鄄城縣省入,改屬東昌府(編戶三十六里),領縣三。今仍為濮州
《讀史方輿紀要》方位
府西南二百里。東至兗州府東平州百八十里,南至兗州府曹州百里,西南至河南開封府三百十里,西至直隸開州百二十里,西北至直隸大名府一百七十里
《中國歷史地名大辭典》
隋開皇十六年 (596) 改濮陽郡置,治所在鄄城縣 (今山東鄄城縣北舊城鎮)。大業初廢。唐武德四年(621)復置。轄境相當今山東鄄城及河南濮陽南部地區。天寶初改為濮陽郡,乾元初復為濮州,其轄境屢有伸縮。金屬大名府。元初屬東平路,至元五年 (1339) 直隸中書省。明洪武二年 (1369)省鄄城縣入州,改屬東昌府。景泰三年 (1452) 移治王村 (今河南範縣西南舊濮縣)。清不轄縣。1913年改為濮縣。 ②唐置,為羈縻州,屬芳池州都督府。在今甘肅華池縣西北境
《讀史方輿紀要》下級地名
山東 > 東昌府 > 濮州 > 範縣
山東 > 東昌府 > 濮州 > 範縣 > 水保河巡司
山東 > 東昌府 > 濮州 > 觀城縣
山東 > 東昌府 > 濮州 > 朝城縣
山東 > 東昌府 > 濮州 > 朝城縣 > 濮州備禦千戶所
總數: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