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史方輿紀要》

搜索字串: 或 [ 字元索引 ] 或
省級單位: 北直 | 南直 | 山東 | 山西 | 河南 | 陝西 | 四川 | 湖廣 | 江西 | 浙江 | 福建 | 廣東 | 廣西 | 雲南 | 貴州

四川 > 重慶府

現今地圖 明朝地圖
沒有地圖
《讀史方輿紀要》注釋
《禹貢》梁州之域。周為巴子國。秦滅巴,置巴郡(《巴記》:周慎王五年,秦惠王遣張儀、司馬錯伐蜀,滅之。儀貪巴之富,因取巴墊江以歸,置巴郡,城江州。)兩漢因之(《晉志》:初平元年,劉璋分巴為永寧郡,治江州。建安六年,改永寧為巴東郡。章武元年,改巴東仍為巴郡。)晉亦為巴郡。宋、齊仍舊。梁置楚州。西魏改為巴州。後周又改楚州。隋開皇初,廢郡,改州曰渝州。大業初,復曰巴郡。唐初,復曰渝州。天寶初,曰南平郡。乾元初,復為渝州。宋初因之(亦曰巴郡。)崇寧元年,改曰恭州。淳熙中,升為重慶府(以光宗潛邸也。)元置重慶路(至正末,明玉珍都於此。)明初,復為重慶府,領州三,縣十七。今因之
《讀史方輿紀要》方位
東至夔州府一千一百里,南至遵義府六百九十里,西南至瀘州五百七十里,北至順慶府四百八十里。自府治至布政司九百五十里,至江南江寧府六千五百里,至京師八千七百里
《中國歷史地名大辭典》
南宋淳熙十六年 (1189) 升恭州置,治所在巴縣 (今四川重慶市)。明曹學佺 《蜀中廣記》 卷53重慶府: “以介乎順 (慶)、紹 (慶) 府二慶之間”為名。實為趙惇於淳熙十六年 (1189) 於此晉封恭王旋即帝位,自詡 “雙重喜慶”,故名。元至元十六年 (1279) 改為重慶路。至正末,明玉珍 “蜀夏” 建都於此。明洪武四年 (1371) 復為重慶府,屬四川布政使司。清屬四川省。轄境相當今四川榮昌以東,武勝以南,涪陵以西,綦江以北地區。1913年廢
《讀史方輿紀要》下級地名
四川 > 重慶府 > 巴縣
四川 > 重慶府 > 巴縣 > 瀛山縣
四川 > 重慶府 > 江津縣
四川 > 重慶府 > 壁山縣
四川 > 重慶府 > 壁山縣 > 壁山巡司
四川 > 重慶府 > 永川縣
四川 > 重慶府 > 榮昌縣
四川 > 重慶府 > 大足縣
四川 > 重慶府 > 安居縣
四川 > 重慶府 > 綦江縣
四川 > 重慶府 > 綦江縣 > 東溪巡司
四川 > 重慶府 > 南川縣
四川 > 重慶府 > 長壽縣
四川 > 重慶府 > 黔江縣
四川 > 重慶府 > 黔江縣 > 重慶衛
四川 > 重慶府 > 黔江縣 > 黔江守禦千戶所
四川 > 重慶府 > 合州
四川 > 重慶府 > 合州 > 銅梁縣
四川 > 重慶府 > 合州 > 定遠縣
四川 > 重慶府 > 忠州
四川 > 重慶府 > 忠州 > 酆都縣
四川 > 重慶府 > 忠州 > 墊江縣
四川 > 重慶府 > 忠州 > 墊江縣 > 忠州守禦千戶所
四川 > 重慶府 > 涪州
四川 > 重慶府 > 涪州 > 武隆縣
四川 > 重慶府 > 涪州 > 彭水縣
總數: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