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史方輿紀要》

搜索字串: 或 [ 字元索引 ] 或
省級單位: 北直 | 南直 | 山東 | 山西 | 河南 | 陝西 | 四川 | 湖廣 | 江西 | 浙江 | 福建 | 廣東 | 廣西 | 雲南 | 貴州

四川 > 邛州

現今地圖 明朝地圖
《讀史方輿紀要》注釋
《禹貢》梁州地。秦屬蜀郡。兩漢因之(或曰,蜀漢時,屬漢嘉郡。)晉仍屬蜀郡。永和以後,屬晉原郡。宋、齊因之。梁置臨邛郡,兼置邛州。西魏因之。隋開皇初,郡廢。大業初,州廢,改屬臨邛郡(《隋志》:大業初,改雅州為臨邛郡,治嚴道縣,臨邛縣屬焉。)唐武德初,復置邛州(治依政縣。顯慶三年,移州治於臨邛。)天寶初,改臨邛郡。乾元初,復故(咸通九年,置定邊節度治邛州,尋省。文德初,復置永平節度。大順中,又省。五代時,王建亦嘗置永平軍於此。)宋仍曰邛州(亦曰臨邛郡。)元至元十四年,立安撫司行邛州事,尋復為州,並臨邛縣入焉,屬嘉定路。明洪武九年,降州為縣。成化十九年,復升為州(編戶十里。)直隸布政司,領縣二。今亦曰邛州
《讀史方輿紀要》方位
東至眉州百六十里,東南至嘉定州四百二十里,西南至雅州二百里,北至成都府崇慶州百十里。自州治至布政司三百十里,至江南江寧府七千一百三十里,至京師一萬五百七十里
《中國歷史地名大辭典》
南朝梁置,治所在蒲口頓(西魏改置依政縣,在今四川邛崍市東南五十五里)。《元和志》卷31邛州:“南接邛來山, 因以為名。”隋大業二年(606)廢。唐武德元年(618)復置, 治依政縣。顯慶二年(657)移治臨邛縣(今邛崍市)。天寶元年(742)改為臨邛郡,乾元元年(758)復為邛州。轄境相當今四川邛崍、大邑、蒲江等市縣地。元屬嘉定府路。明洪武九年(1376)降州為邛縣,成化十九年(1483)升為直隸州。1913年改為邛崍縣。唐代州境盛產瓷器,大邑瓷器輕堅質美
《中國古今地名大詞典》
四川省邛崍、蒲江等市縣
《讀史方輿紀要》下級地名
四川 > 邛州 > 大邑縣
四川 > 邛州 > 蒲江縣
總數: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