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
0
(3)
單讀音字
繁簡對應
   
UTF-8 E5 A4 A8
大五碼  
倉頡碼 女大 
Matthews
漢語大字典 (一版)0524;(二版)563  
康熙字典 176 
Unicode U+5928
GB2312  
四角號碼  
頻序 A/B   -- 
頻次 A/B -- 
普通話 z    
小篆
字例: 1/1
金文
字例: 5/5
(部件樹)
甲骨
字例: 4/4
(部件樹)
簡帛文字
其他
《說文》 解釋 部居 相關異體
傾頭也。从大,象形。凡夨之屬皆从夨。〔阻力切〕 (213 / 213)
《廣韻》 頁碼 反切 註解
496 練結
528 阻力


聲母 清濁 部位 聲調 韻攝 韻目 開合 等第
次濁 /
全清 /
形義通解
 略說:」甲金文從「」,象人頭部向左或右傾側之形。本義是傾側。「」古有兩個音,除了讀作「」,表示傾側外,柳詒徵認為「」古讀作「」,象人形,是「」的初文,本義是中國人。
87 字

 詳解:」甲金文從「」,象人頭部向左或右傾側之形。本義是傾側。「」古有兩個音,除了讀作「」,表示傾側外,柳詒徵認為「」古讀作「」,象人形,是「」的初文,本義是中國人。《說文》:「夨,傾頭也。从大,象形。凡夨之屬皆从夨。」段玉裁注:「夨象頭傾,因以爲凡傾之偁。」

  甲骨文或從「」從圓圈,圓圈象人頭,或疑是「」的象形。柳詒徵認為「」、「」本一字,是「」的初文,「」、「」古音相近,象畫出人形的頭與手足,與「」字形近。本義是中國之人。因為「」又寫作「」,虞夏二代之名後世用來稱呼中國人。《說文》:「夏,中國之人也。」「虞夏」即「華夏」。

  按柳詒徵的說法在語音上有其根據,但是為甚麼用側頭的人形來表示華人,仍存疑。

  「」的古文字又作「」,《廣韻》「」字音「胡化切」,與「」同音。在「」的人形上加「」,寫作「」之形,可能就是喧嘩的「」的初文。故「」字的本義是喧嘩、大聲說話。

  甲骨文用為殷先王名,是殷人的祭祀對象,《合集》21110:「尞(燎)岳、夨、山」,表示對岳、夨、山進行燎祭。趙誠認為「王夨」即「王亥」。金文用作人名。夨王方鼎蓋:「夨王乍(作)寶尊貞(鼎)」。又讀作「」,叔夨方鼎的「叔夨(虞)」,即晉國第一代君主唐叔虞。可見在上古,「」應有與「」、「」相似之音(李伯謙)。
567 字


相關漢字: ,,,,,,,
粵語音節 & 根據 同音字 詞例(解釋) / 備註

p18 p34
HKLS 人文 同聲同韻 同韻同調 同聲同調
詞類 英文意義
n. man with head inclined towards one side (arch.)
瀏覽次數: 7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