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彥 |
|
|
小篆 | 金文 | (部件樹) | 甲骨 | (部件樹) | 簡帛文字 | 其他 | |||||||||
---|---|---|---|---|---|---|---|---|---|---|---|---|---|---|---|
|
|
《說文》 | 解釋 | 部居 | 相關異體 |
---|---|---|---|
彥 | 美士有文,人所言也。从彣,厂聲。〔魚變切〕 (185 / 182) | 彣 | 彦 |
《廣韻》 | 頁碼 | 反切 | 註解 | 中 古 音 |
聲母 | 清濁 | 部位 | 聲調 | 韻攝 | 韻目 | 開合 | 等第 |
---|---|---|---|---|---|---|---|---|---|---|---|---|
彥 | 409 | 魚變 |
![]() |
疑 | 次濁 | 牙 | 去 | 山 | 仙/線 | 開 | 三 |
形義通解 |
---|
略說: 金文有從「文」從「厂」從「弓」的字形,或釋為「彥」字,姑備一說。「彥」表示有才德之士,也表示有才德。 50 字 詳解: 金文有從「文」從「厂」從「弓」的字形,或釋為「彥」字,姑備一說。(參《字源》)《說文》以為「彥」從「彣」,「厂」聲。 「彥」表示有才德之士。《爾雅.釋訓》:「美士為彥。」《說文》:「彥,美士有文,人所言也。」例子如《尚書.太甲上》:「先王昧爽丕顯,坐以待旦,旁求俊彥。」《詩.鄭風.羔裘》:「彼其之子,邦之彥兮!」毛傳:「彥,士之美稱。」 「彥」也表示有才德。如《三國志.魏書.徐胡二王傳》:「可謂國之良臣,時之彥士矣。」唐代劉禹錫〈魏生兵要述〉:「余為書殿學士四年,所與居皆鴻生彥士。」 244 字 相關漢字: 文,厂,弓,彣 |
粵語音節 | & 根據 | 同音字 | 詞例(解釋) / 備註 | |||
---|---|---|---|---|---|---|
![]() |
黃p26 | 周p52 | ||||
李p216 | 何p194 | |||||
HKLS | 人文 | 同聲同韻 | 同韻同調 | 同聲同調 |
其他方言讀音 | |
---|---|
本字庫於「彥」字下錄有8個方言點的讀音 | 詳細資料 |
成語彙輯 | ||
---|---|---|
旁求俊彥, 名儒碩彥, 碩彥名儒, 金閨之彥, 碩儒名彥… | (5/9) | 詳細資料 |
詞類 | 英文意義 |
---|---|
adj. | elegant, handsome; learned |
瀏覽次數: 230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