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
4
(7)
破音字
繁簡對應
   
UTF-8 E6 8A 98
大五碼 A7E9 
倉頡碼 手竹一中 
Matthews 267 
漢語大字典 (一版)1838;(二版)1943  
康熙字典 350 
Unicode U+6298
GB2312 5359 
四角號碼 5202.1 
頻序 A/B 1050  928 
頻次 A/B 1722  867 
普通話 sh  zh  zh    
小篆
字例: 2/2
金文
字例: 12/31
(部件樹)
甲骨
字例: 2/2
(部件樹)
簡帛文字
字例: 19/19
其他
字例: 4/4
《說文》 解釋 部居 相關異體
㪿 斷也。从斤斷艸。譚長說。〔食列切〕𣂲,籀文折,从艸在仌中,仌寒故折。折,篆文折从手。 (25 / 19) 𣂲
《廣韻》 頁碼 反切 註解
88 杜奚
497 旨熱
497 常列


聲母 清濁 部位 聲調 韻攝 韻目 開合 等第
全濁 /
全清 /
全濁 /
形義通解
 略說: 甲金文從「」從斷木,會以斧頭砍斷樹木之意。本義是折斷。
28 字

 詳解: 甲骨文從「」,「」聲,是兵災的「」的初文,參見「」。斷開的木後來訛變為二「」。二「」或寫作相連之形,至小篆二「」形改寫為形近的「」。後期金文或於二「」形中間加兩短橫,以示斧斤折斷草木之處,與戰國竹簡、《說文》籀文形體相同。

  甲骨文用作地名,《合集》7924:「才(在)折」。

  金文表示折斷,虢季子白盤:「折首五百」,表示砍了五百人的頭。又表示閉口,毛公鼎:「母(毋)折緘」,即不要閉口不言,《孔子家語.賢君》:「忠士折口,逃罪不言」,王肅注:「折口,杜口」(于省吾)。

  戰國竹簡通假為「」,表示賢能,《清華簡一.皇門》簡2:「昔才(在)二又(有)或(國)之折(哲)王」,意謂以往夏、商二朝聰慧賢能的君王。又通假為「」,《上博竹書一.緇衣》簡14:「折(制)以型」,表示用刑罰來制裁人民。

  《說文》:「𣂚,斷也。从斤斷艸。譚長說:𣂹,籀文𣂚,从艸在仌中,仌寒故折。折,篆文𣂚从手。」
405 字


相關漢字: ,,,,,,,
粵語音節 & 根據 同音字 詞例(解釋) / 備註

折本,折耗,虧折
p162 p224
HKLS 人文 同聲同韻 同韻同調 同聲同調

p162
HKLS 人文 同聲同韻 同韻同調 同聲同調 同「

p31 p60
折服,折衷,心折,挫折
p162 p220
HKLS 人文 同聲同韻 同韻同調 同聲同調
其他方言讀音
本字庫於「」字下錄有20個方言點的讀音 詳細資料
成語彙輯
一波三, 將功罪, 摧眉腰, 片言獄, 百不撓… (5/243) 詳細資料
配搭點:
, , , , , , , , , , , , , , , , , , , , , ,
詞類 英文意義
v. take off; diminish, reduce, deduct; snap; break off; bend, twist; humble; bow down; decide a cause; give an equivalent for; set off against; fold; see, barter; calculate a proportion
瀏覽次數: 14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