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火 |
|
|
小篆 | 金文 | (部件樹) | 甲骨 | (部件樹) | 簡帛文字 | 其他 | |||||||||||||||||||
---|---|---|---|---|---|---|---|---|---|---|---|---|---|---|---|---|---|---|---|---|---|---|---|---|---|
|
|
|
|
《說文》 | 解釋 | 部居 | 相關異體 |
---|---|---|---|
火 | 燬也。南方之行,炎而上。象形。凡火之屬皆从火。〔呼果切〕 (207 / 206) | 火 |
《廣韻》 | 頁碼 | 反切 | 註解 | 中 古 音 |
聲母 | 清濁 | 部位 | 聲調 | 韻攝 | 韻目 | 開合 | 等第 |
---|---|---|---|---|---|---|---|---|---|---|---|---|
火 | 307 | 呼果 |
![]() |
曉 | 全清 | 喉 | 上 | 果 | 戈/果 | 合 | 一 |
形義通解 |
---|
略說: 甲骨文象一團火,本義是火焰。 14 字 詳解: 甲骨文「火」象火焰上騰之形,比山之形較有動態。原義是火。 甲骨文「火」與「山」字不易區分,最大分別為「火」有兩點而「山」無,但「火」字亦往往不加點。「山」和「火」的底部弧度亦不同,「山」字一般較平,「火」字一般較彎。學者一般從其辭例判別兩字。參看「山」。「火」字未見於金文。戰國文字「火」字經過綫條化,把本來左右向上翹起的一筆寫成左右向下,又在其豎筆上再加一橫筆作修飾。 「火」字甲骨文用為本義,如《合集》30774:「火不延。」延是延續的意思,全句指火災不會延續。另可用作星名,即大火星,或稱心宿二。如《合集》11503:「㞢(有)新大星並火。」並有並列靠近的意思(劉興隆)。《詩經.豳風.七月》:「七月流火」,亦以「火」作為火星的簡稱。甲骨文中「火」字也可用作人名。 由於「火」、「禍」音近,而且「火」亦屬災禍之一,因此「火」於卜辭中又可通假作「禍」(陳煒湛)。如《合集》34797:「旬亡(無)火」,就是十日沒有災禍的意思。 《說文》:「火,燬也。南方之行,炎而上。象形。凡火之屬皆从火。」「火,燬也」屬聲訓,指物體燃燒時的火焰。 468 字 相關漢字: 山,禍 |
粵語音節 | & 根據 | 同音字 | 詞例(解釋) / 備註 | |||
---|---|---|---|---|---|---|
![]() |
黃p35 | 周p95 | ||||
李p28 | 何p251 | |||||
HKLS | 人文 | 同聲同韻 | 同韻同調 | 同聲同調 |
其他方言讀音 | |
---|---|
本字庫於「火」字下錄有20個方言點的讀音 | 詳細資料 |
成語彙輯 | ||
---|---|---|
如火如荼, 急如星火, 惹火燒身, 抱薪救火, 明火執仗… | (5/494) | 詳細資料 |
配搭點: |
---|
迸, 甏, 撥, 柴, 趁, 車, 淬, 搶, 銃, 燈, 妒, 導, 蹈, 洞, 防, 鳺, 烽, 篝, 炬, 膏, 觀, 鬼, 軍, 過, 坑, 烤, 香, 熊, 野, 惹, 焰, 燄, 營, 藥, 慾, 箝, 炕, 磷, 鐮, 烈, 燎, 爐, 慢, 猛, 滅, 耨, 銀, 蛾, 怒, 薪, 十, 擻, 熄, 燹, 煽, 星, 聖, 停, 湯, 爣, 荼, 熅, 齊, 走, 績, 戰, 睛, 井, 燋, 灼, 葬, 燭, 種, 鑽, 縕, 癉, 爝, 祆, 炡, 炩 |
詞類 | 英文意義 |
---|---|
adj. | flaming, fiery |
n. | fire; flame; anger, rage, temper |
瀏覽次數: 918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