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
9
(12)
單讀音字
繁簡對應
   
UTF-8 E5 96 99
大五碼 B3F1 
倉頡碼 口女弓人 
Matthews 2348 
漢語大字典 (一版)0663;(二版)715  
康熙字典 126 
Unicode U+5599
GB2312 6425 
四角號碼 6703.2 
頻序 A/B 4439  4156 
頻次 A/B 22 
普通話 hu    
小篆
字例: 1/1
金文
(部件樹)
甲骨
(部件樹)
簡帛文字
字例: 1/1
其他
字例: 1/1
《說文》 解釋 部居 相關異體
口也。从口,彖聲。〔許穢切〕 (30 / 24)
《廣韻》 頁碼 反切 註解
391 許穢


聲母 清濁 部位 聲調 韻攝 韻目 開合 等第
全清 /
形義通解
 略說: 從「」,「」聲,本義為動物的嘴。
18 字

 詳解: 從「」,「」聲,本義為動物的嘴。《說文》:「口也。从口,彖聲。」段玉裁注:「口也。《說卦》傳:『爲黔喙。』《左傳》:『㴱目而豭喙。』叚借爲困極之義。《廣韵》引『昆夷𤸁矣』,今《詩》作『喙矣』。郭注《方言》,引《外傳》『余病𣨶矣』,今《外傳》作『余病喙』,郭云:『江東呼極爲𣨶,亦作𤸁。』从口彖聲。」先秦文獻用其本義,如《戰國策‧燕策二》:「蚌方出曝而鷸啄其肉,蚌合而拑其喙。」唐詩也用其本義,如柳宗元〈行路難〉:「蟠龍吐耀虎喙張,熊蹲豹躑爭低昂」。

  「」後引申為人的口,今天所用成語「百喙莫辯」、「毋庸置喙」即用此義。先秦文獻也見此義項,如《莊子‧秋水》:「今吾無所開吾喙,敢問其方。」成玄英疏:「喙,口也。」後世文獻也用此義,如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四凶》:「磻叟形質短小,長喙疏齒。」

  「」後亦引申為器物的尖端,如《史記‧楚世家》:「莊王曰:『子無阻九鼎!楚國折鉤之喙,足以為九鼎。』 」張守節正義:「凡戟有鉤。喙,鉤口之尖也。」;也引申為疲困,如《詩‧大雅‧綿》:「混夷駾矣,維其喙矣。」·毛傳:「喙,困也。」·
462 字


相關漢字: ,
粵語音節 & 根據 同音字 詞例(解釋) / 備註

p46 p25
喙息,喙争,群喙(眾議),不容置喙,百喙莫辯,虎目豕喙(喻偷得無厭)
p225 p332
HKLS 人文 同聲同韻 同韻同調 同聲同調
其他方言讀音
本字庫於「」字下錄有7個方言點的讀音 詳細資料
成語彙輯
不容置, 長三尺, 百莫辯, 利贍辭, 搖唇鼓 (5/38) 詳細資料
配搭點:
,
詞類 英文意義
adj. tired, weary
n. beak, snout; mouth; muzzle; point
瀏覽次數: 17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