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理性思考為要


    學院方面顯然並不滿足於這次改革。誠然,在經歷六一年的改革後,「人生哲學課程」變得名不符實,其內容所涉範圍已經超出了一般「人生哲學」的論域。因此數年之後,校方再次修訂課程,易其名為「綜合基本課程」,並由教務委員會委派跨系的綜合基本課程委員會主持;又把其簡介從哲學及宗教學系抽掉,獨立地置於所有院系課程簡介之前。更重要的一點是:校方再次界定了課程的目的,其措詞本基本上一直沿用至今天。

    針對課程的目的,校方訂立了四大項目,視為今後設計課程之基石:﹙甲﹚對現代大學教育之性質與結構,目的與任務,及其對理性思考之重視,有所認識;﹙乙﹚對中國及西方文化傳統,有所體會及評估;﹙丙﹚對現代科學觀點,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之內在價值,及其與社會文化之關係,有所了解;﹙丁﹚對當今與恆常之人生問題,作理性之思索,探討,並有所抉擇。

    對應四大項目,四年通識教育依次改變為:第一年,「大學修學指導」「思想方法」;第二年,「中國文化概論」;第三年,「西方文化概論」;第四年,「科學觀」「專題討論」

    就課程內容來看,設立「大學修學指導」及「思想方法」兩門課程,旨在使學生「對現代大學教育之性質與結構,目的與任務,及其對理性思考之重視,有所認識」;而「專題討論」之目的則在於幫助學生「對當今與恆常之人生問題,作理性之思索,探討,並有所抉擇」。

    雖然自一九六七年以來,崇基通識課程和修讀要求仍然不停地嬗變和演化,兼且大部份對應上述四大項目的科目已交中大總設的通識教育辦公室統籌,但「大學修學指導」和「專題討論」至今依舊是書院通識的核心科目。可見校方對學生重視理性思考的要求,歷廿載而不變。換言之,這次課程改革的要點乃在於強調理性思考在「研求高深學問,溝通中西文化」──也就是在落實崇基博文教育教學理想的具體過程──中的重要性。
 
 






下一節上一節返主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