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想,如果我們只顧自己的溫飽而無視一般人的飢餓,這怎能叫清高?如果我們只顧自己的安樂而無視一般人的疾苦,這怎能叫清高?如果我們只顧自己有自由而無視一般人受牢籠,這怎能叫清高?如果我們只顧自己享權利而無視一般人受壓迫,這怎能叫清高?清高並不是與現實脫節,清高並不是與政治隔離。清高是不以自己的利害當作目的,清高是不以自己的利害做為前提。我們不能只顧自己的安適與溫飽,我們還要發問政治是否清明,人權是否受保障,正義是否伸張,真理是否被發揚。
讀書人呀,醒醒吧,我們的良心呢?
註1: 在此,我們並不想細究這樣並容廣包的思想體系是否矛盾的問題。或者這種融會貫通是否在邏輯上可行的問題。
註2: 在邏輯上不一貫的思想體系也可以用來影響或指導人類的行為。這是一個很有趣的問題。值得哲學家認真思考。
還有一點要提的是,由於讀書人受不同思想學派的影響,所謂讀書人的氣節是否同質的,也有疑問。比如,掛冠而去的氣節與殺身成仁的氣節是否同質呢?當然我們不能只以「其同為氣者,一也」來回答。這樣的回答只是文字遊戲而已。
註3: 這裡是指實用上不重要。容貫不容貫當然是邏輯上的重要問題。
註4: 可知我們沒把『讀書人』與『知識份子』視為同義語。當然『學者』與『專家』也不是同義語。但是,此一區分在本文中不重要。
註5: 當然沒有讀過孔孟的不能成為孔孟哲學家。這正如沒有見過楊貴妃的人也可以成為服裝設計家,但不能成為楊貴妃的服裝設計家一樣。(我想服裝設計是得親見本人,只憑尺寸或照片是不夠的)。
註6: 後來有一位好友忘了在那兒看過這段文字,對我說:有人講「真理是走了味的陳酒」,又引申了另一種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