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生物的層面上觀之,死亡等於回歸到一種無知、無識、無感、無覺的狀態。這原無什麼價值可言。可是如果我們進一步追問:我願意為什麼而死?那麼價值問題也就立即呈現,而且也附帶u畫出生的意義來。因為只有深知生命意義的人,才知道犧牲生命的價值;一味只求苟生怕死的人,不明白人生的意義。我們常說:死有重於泰山,死有輕於鴻毛;正是這個意思。
比較看來,中國人所歌頌的生命──以及其所讚美的死亡──不是基於事功的偉大和顯赫,而是由於道德操守的堅實和內在自我的不可擊破。中國人的英雄,往往表現出悲劇的生命結局,可是這正是我們所把握到的生和死的意義和價值。一個聖人的軀體,抵擋不住惡徒的刀槍;可是一顆聖潔的心靈,任何人都無法加以沾污;外物的一切盡是有成有敗,可真可假的表象;內心堜珓堨萿漲菃琚A才是唯一不可被強奪,不可被打敗的真實。所以,歷代的中國英雄,往往以犧牲生命去保全內在的自我;他們用肉體的死亡換取精神的萬古長存。從這個角度上看,我們就很容易明白,東方人為了發揚內在的真實,所表現出來的那種雖敗不降,死而無愧的生命情懷和道德力量。這媗蓂{出死的價值,也標明了生的意義。
一九八○年十月十四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