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甲骨部件分析

部件: 一 (主部件) 共 24 字

主部件 | 包括子部件
上一頁 | 下一頁21 - 24
漢字部件甲骨形義通解
甲金文從「」從「」,表示說話出於舌頭。
甲金文從「」從「」,在舌頭上加一橫。一說「」是指事符號,會「言語」出於舌之意(于省吾)。後期金文於「」、「」之上再加上一短橫作飾筆,形成後世的「」。
甲骨文用作本義,表示言語,如「貞言其㞢疾。」又用作祭名。
金文亦用作本義,表示說話,中山王鼎:「此易言而難行也」。又假為「」,表示宴饗,伯矩鼎:「用言(歆)王出內事人」。《左傳.僖公三十一年》:「不歆其祀」杜預注:「歆猶饗也。」又用作人名。
《郭店楚簡.緇衣》:「此言之玷」,《詩.大雅.抑》:「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為也。」
《說文》:「直言曰言,論難曰語。从口䇂聲。凡言之屬皆从言。」
另參見「」、「」、「」、「」、「」。
甲骨文表示兩個人前後相從或相連,本義是和合。
甲骨文從「」從一橫或兩橫,金文從「」從二橫,「」象兩側面人形前後相從之形,「」字於「」下部附加橫畫,作為二人相連的會意符號。戴家祥認為兩人相連,會意和合,《廣韻》:「并,合和也。」姑備一說。「」、「」有別,參見「」。
甲骨文用作地名、方國名。金文表示兼併、吞併,後增人旁累增「」字,中山王鼎:「吳人并(併)雩(越),雩(越)人修教備恁(任),五年覆吳。」商鞅量:「廿六年,皇帝盡并(併)兼天下。」
」小篆作「」。《說文》:「幷,相從也。从从幵聲。一曰从持二爲并。」
甲骨文「」象人頂天立地,本義是極點。
甲骨文從「」,上下各有一橫畫。象人頂天立地,上極于頂,下極于踵(于省吾)。本義是極點(馬如森)。
金文加從「」,後又加從「」。林義光認為從「」從「」,象人在隘中被追驚呼,此說與「」字的本義無關,姑備一說。
甲骨文用作人名。金文表示中正,準則。班簋:「乍(作)四方亟(極)」,表示作為四方的準則。《詩.商頌.殷武》:「商邑翼翼,四方之極。」又用作動詞,表示作為表率、作準則。毛公鼎:「命女(汝)亟(極)一方。」表示作為一方的準則、一方之表率。
楚簡表示極、盡,《郭店楚簡.唐虞之道》簡19:「亟(極)仁之至,利天下而弗利也。」
《說文》:「亟,敏疾也。从人从口,从又从二。二,天地也。」
」字的甲金文表示把酒樽置於桌上供奉,有祭奠之意。
」字的甲骨文和金文皆從酉從一或丌,表示把酒樽置於桌上供奉,有祭奠之意。《說文》:「奠,置祭也。从酋。酋,酒也。下其丌也。《禮》有奠祭者。」
奠是古人宗教活動和交往禮儀中的重要元素。《周禮》、《儀禮》、《禮記》中便有「」字多起,如「奠爵」、「奠彝」、「奠觶」、「奠觚」、「奠食」、「奠菜」、「奠脯」、「奠幣」等。又《尚書‧盤庚》中有「盤庚既遷,奠厥攸居」語,應意指以酒肉祭告天地,以定居所的儀式,因此「」乃有後來「奠定」、「奠立」、「奠基」等意思。這和德文 weihen, geweiht, Weihung等詞從「祭祀」而引申出「奠基」的語義發展可謂如出一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