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8
5
(10)
單讀音字
繁簡對應
   
UTF-8 E7 9B 89
大五碼 D2CC 
倉頡碼 竹木月廿 
Matthews
漢語大字典 (一版)2560;(二版)2741  
康熙字典 721 
Unicode U+76C9
GB2312  
四角號碼 2010.1 
頻序 A/B 6799  5422 
頻次 A/B -- 
普通話 h    
小篆
字例: 1/1
金文
字例: 13/41
(部件樹)
其他: ,,,
甲骨
字例: 1/1
(部件樹)
簡帛文字
其他
《說文》 解釋 部居 相關異體
調味也。从皿,禾聲。〔戶戈切〕 (104 / 99)
《廣韻》 頁碼 反切 註解
163 戸戈
420 胡卧


聲母 清濁 部位 聲調 韻攝 韻目 開合 等第
全濁 /
全濁 /
形義通解
 略說: 金文與篆文從「」,「」聲,本義為古代器名,可盛酒或水。
29 字

 詳解: 金文與篆文從「」,「」聲,本義為古代器名,可盛酒或水。從「」多表示其字所指之物為器皿一類,「」是古青銅器,多為圓口,腹深大,三或四足,有長流、鋬和蓋。其長流(即細長壺嘴)高出以傾注水或酒。《說文》:「盉,調味也。从皿,禾聲。」段玉裁注:「盉,調味也。調聲曰龢,調味曰盉,今則和行而龢、盉皆廢矣。𩰲部曰:『𩱧,五味盉羮也。』从皿,調味必於器中,故从皿。古器有名盉者,因其可以盉羮而名之盉也。《廣川書跋》引《說文》『調味器也』。沾『器』字,非。禾聲。」

  金文用作器名,指酒器,西周早期員乍盉中的「」字字形最貼近初義,其字突出盉所指水或酒器之特徵:長流高出,鋬偏低,腹大(按:西周中期義盉蓋亦見盉之象形字)。此字形另有禾置於器皿中,當只作聲符。後來盉之象形類化為「」。或有字形從簡化禾形及從似酉非酉之形(按:酉形無耳,但此形有耳)。西周晚期有盉字不從皿而從鼎,並加義符「」。

  郭沫若認為季良父盉「」字從「」從「」(手),象持禾(麥稈)以吸酒。然而,若要吸酒,當以另一器皿盛所吸之酒,以手持禾以吸酒的說法可商。郭說不可從還有更有力的理由:郭氏未考慮及員乍盉、義盉蓋所示盉之突顯其特徵的象形字(參季旭昇)。

  至於盉的用途,馬承源指出有銘文以般(盤)盉並稱成為組合(見仲皇父盉),參見「」。盉與匜亦可組合,參見「」。盉與盤或匜組合,以盉倒水洗手,用盤或匜載污水。

  一說盉本身是用以盛水(古稱「玄酒」)來調和酒味濃淡(如王國維)。

  金文中亦有「」通作「」之例,如《三代》14.9.9盉銘:「子孔作和」。
663 字


相關漢字: ,,,,,,
粵語音節 & 根據 同音字 詞例(解釋) / 備註

p112
p68 p259
HKLS 人文 同聲同韻 同韻同調 同聲同調 溫酒的銅器
其他方言讀音
本字庫於「」字下錄有1個方言點的讀音 詳細資料
詞類 英文意義
n. an ancient utensil
v. to flavour
瀏覽次數: 45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