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8
11
(17)
異讀字
繁簡對應
   
UTF-8 E7 B0 95
大五碼  
倉頡碼 竹廿十尸 
Matthews
漢語大字典 (一版)3006;(二版)3207  
康熙字典  
Unicode U+7C15
GB2312  
四角號碼  
頻序 A/B   -- 
頻次 A/B -- 
普通話 l    
形義通解
 略說:」表示芒刺,仍保留於粵語。
15 字

 詳解:」從「」,「」聲,本義是竹子的芒刺。「」的異體寫作「」,宋代周去非《嶺外代答.竹》:「竻竹,其上生刺。南人謂刺為竻。」

  「簕竹」是一種有刺而堅硬的竹,多見於廣東嶺南地區,但由於簕竹生命力強,各地皆可種植,清代金鉷《(雍正)廣西通志》:「簕竹各土州俱出」,俗稱「刺竹」、「簕竹」、「勒竹」、「竻竹」、「澀勒」等。宋代胡寅《新州竹城記》:「且方言刺竹曰竻竹,蓋嶺南謂刺竹云。」 宋范成大《桂海虞衡志》:「竻竹,刺竹也,芒棘森然。」清屈大均《廣東新語.草語》:「有竻竹,一名澀勒。勒,刺也。廣人以刺為勒,故又曰勒竹,長芒密距,枝皆五出如雞足,可蔽村砦。」

  由於「簕竹」長滿芒刺,可作防衛之用,古人認為比磚頭更堅固。金鉷《(雍正)廣西通志》卷31:「簕竹為籓籬,鞏固於磚。」

  自古以來,人們便把簕竹栽在藩籬屋邊、崖堡堤壩,保護家園。《廣東通志.物產》:「竻竹多刺,土人用為藩籬,近交趾境尤多。」清代陶元淳《南崖集.請因地利以定民居以資城守》:「若通詳上憲,許民建堡其中,彷宋時新興縣竹城之制,因山臨壑盡,種簕竹可以不煩官帑而城堡立就。……然後増設排柵,廣種簕竹,半里之間,便可聮絡,所治合為一城,百姓聚居堡中,不異聚居城内,其於防守之計,良爲便益。」清張之洞《張文襄公奏議》:「操演精熟,以備攻擊,隄脚遍栽簕竹、波羅茨,護隄當潮,以期經久。所有隄工、橋工及隄牆,栽種簕竹。」

  「簕屋」即屋邊栽有簕竹的屋子,清代陶樑《國朝畿輔詩傳.暮春行近郊》:「細草平沙一望春,踈林含露淨無塵。潮田已播牛眠穩,簕屋初成燕語新。山外亂雲非蜃市,渚邊孤艇識龍人。詩情得似蘇公好,符老黎生可卜鄰。」

  由於「簕竹」堅硬多刺,古人用來製作武器。「狼筅」是攻擊力極強的南方兵器,為軍隊前鋒士兵所用。據說古時的「狼筅」,浙江、福建用茅製作,而廣東廣西用簕竹,威力遠勝於前者。明代茅元儀《武備志》卷88〈陣練制練〉:「附枝軟則刀不能斷,層深則長鎗不能入,故人膽自大,用為前列,乃南方利器。筅竹浙閩不如兩廣,浙閩用茅竹,兩廣用簕竹。」

  可是簕竹被北風吹,則會乾裂。清代袁宮桂《洴澼百金方.狼筅》:「浙閩用毛竹,不如两廣用簕竹。此南方利器,北方風勁,一吹即裂。」

  簕竹花淡黃,嶺南地區尤多,清代劉彬華《嶺南群雅.寧海登高》:「簕竹花開十里黃,叢祠淺草意蒼茫。海門欲署慈元筆,祇望厓山不望鄕。」

  「簕杜鵑」因枝條上有簕刺而得名,又稱「三角花」、「三角梅」、「葉子梅」、「葉子花」、「紙花」等。時至今日,不少屋宇的圍牆還栽植簕杜鵑,除了美觀,還因其多刺,能保護主人家。

  「」又用作地名,如簕芶山。清翁方綱《復初齋外集.電白山行》:「簕勾峰起浮山從,謝嶺脈注高涼東。」清許鳴磐《方輿考證》卷84:「簕芶山,在塌白縣西北。」
1143 字


相關漢字: ,,
粵語音節 & 根據 同音字 詞例(解釋) / 備註

HKLS 人文 同聲同韻 同韻同調 同聲同調 「l」的異讀字

p125
簕竹,簕欓,簕杜鵑
p132
HKLS 人文 同聲同韻 同韻同調 同聲同調 植物上的刺
其他方言讀音
本字庫於「」字下錄有1個方言點的讀音 詳細資料
詞類 英文意義
n. thorn
瀏覽次數: 6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