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
9
(20)
異讀字
繁簡對應
   
UTF-8 E9 B0 82
大五碼  
倉頡碼 弓火月金弓 
Matthews
漢語大字典 (一版)4701;(二版)5015  
康熙字典 1402 
Unicode U+9C02
GB2312  
四角號碼  
頻序 A/B   -- 
頻次 A/B -- 
普通話 z  zi    
小篆
字例: 1/1
金文
(部件樹)
甲骨
(部件樹)
簡帛文字
其他
《說文》 解釋 部居 相關異體
烏鰂,魚名。从魚,則聲。〔昨則切〕鯽,鰂或从即。 (244 / 244)
《廣韻》 頁碼 反切 註解
530 昨則


聲母 清濁 部位 聲調 韻攝 韻目 開合 等第
全濁 /
形義通解
 略說:」從「」,「」聲。本義是烏鰂(或作「烏鱡」、「烏賊」),即墨魚。
36 字

 詳解: 由於「」、「」音近,「」又作「」,《玉篇》:「鰂,又作鱡,群書作賊。」

  「」是軟體動物,身體呈扁平的袋形,腹內有黑囊,危險時噴出墨汁逃走。「烏賊」的「」、「墨魚」的「」都是指魚腹中的墨汁而言,故張舜徽指出「烏鱡」又寫作「鰞鱡」,把「」也當作魚,是不正確的。《說文》:「鰂,烏鰂,魚名。从魚,則聲。鯽,鰂或从卽。」張舜徽《說文解字約注》「」字云:「此即今俗所稱墨魚也。亦名烏賊,生長海中。肛門近處有墨汁囊,遇敵則洩出,以自掩晦,此其所以異于他物也。凡名之曰烏曰墨,皆取黑義,謂其能以黑液自衛耳。『烏』字不當有魚旁,明矣。」

  「烏鰂」(墨魚)的肉味鮮美,盛產於中國沿海地區。清代邱迵〈烏鰂行〉:「烏鰂吐沫如玄雲,妄冀屏蔽藏其身。」意謂墨魚吐出的墨汁好像黑雲,妄想遮掩它的身體。

  又由於「」(墨魚)在風高浪急的時候,會用其鬚纜繫石頭,故又稱為「纜魚」,《埤雅.釋魚》:「烏鰂……一名纜魚,風波稍急,即以其鬚黏石為纜。」

  此外,「」(墨魚)的身體像個袋子,故又被稱為「算袋魚」。「算袋」是舊時百官貯放筆硯等的袋子,相傳秦王東游,棄算袋於海,化為墨魚,形如算袋(參《酉陽雜俎.鱗介篇》)。清代周亮工《閩小記》卷上:「墨魚,一名算袋魚。一名烏鰂。」

  據說「烏鰂」(墨魚)的墨汁,古人曾用來書寫,一年以後就會消散。唐代段成式《酉陽雜俎.鱗介篇》:「烏賊……江東人或取墨水……書跡如淡墨,逾年字消,如空紙耳。」故世人用「烏鰂墨」來比喻不足為據、不可靠的事物。如張令儀〈讀霍小玉傳〉一詩云:「密誓俄成烏鰂墨,新歡又占鳳凰巢。」意謂親密的誓言,轉眼如烏鰂的墨汁般消散,新的情人又占據愛巢。

  東漢許慎認為「」(墨魚)亦作「」,二字是異體的關係,這是因為「」和「」的聲符「」和「」聲音相近之故。張舜徽《說文解字約注》「」字云:「則、即雙聲,故或體作『鯽』,今則用『鯽』為𩺀魚字。」

  後來的「」字多用來表示一種形似鯉魚的淡水魚,鯉科,脊隆起,腹大,骨多,味美。由於這種魚的背脊隆起,故又稱「𩺀魚」。段玉裁指出「」字現在用來指「𩺀」,《說文解字注》釋「」云:「此乃俗鰂字。……今人用為𩺀魚字。」

  又由於「鯽魚」的體積小,故又稱「鮒魚」,「」從「」聲,從「」聲的字往往有小的意思。此外,由於「」、「」、「」音近,鯽魚又用「」、「鰿」來表示。故「鯽魚」又稱「鰿魚」,《玉篇.魚部》:「鰿,同鯽。」《南史.卷五十一.梁宗室傳上.臨川靖惠王宏傳》:「好食鰿魚頭,常日進三百。」

  「鯽魚」又作「鰂魚」,香港島東區有一地名叫「鰂魚涌」,其中的「鰂魚」即指「鯽魚」,「鰂魚涌」表示有許多鰂魚出沒的河涌(分支的小河)。由於香港的地鐵站往往沿用所在的地名,故「鰂魚涌」又是一個港鐵站名。

  關於鯽魚的圖片,參見「」。
1163 字


相關漢字: ,,,,,,,,𩺀,,,,鰿
粵語音節 & 根據 同音字 詞例(解釋) / 備註

p8 p206
烏鰂
HKLS 人文 同聲同韻 同韻同調 同聲同調 1.烏鰂(又作「烏賊」,指墨魚);2.鰂魚(鯽魚),「鰂」的異讀字。

鰂魚,鰂魚涌
HKLS 人文 同聲同韻 同韻同調 同聲同調 鯽魚
其他方言讀音
本字庫於「」字下錄有1個方言點的讀音 詳細資料
詞類 英文意義
n. cuttlefish (arch.): Crucian carp, squid, inkfish
瀏覽次數: 16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