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4
(6)
單讀音字
繁簡對應
   
UTF-8 E4 BC 90
大五碼 A5EF 
倉頡碼 人戈 
Matthews 1765 
漢語大字典 (一版)0120;(二版)153  
康熙字典 24 
Unicode U+4F10
GB2312 2305 
四角號碼 2325.0 
頻序 A/B 1560  1903 
頻次 A/B 792  190 
普通話 f    
小篆
字例: 1/1
金文
字例: 16/112
(部件樹)
其他: ,𠂇
甲骨
字例: 5/8
(部件樹)
簡帛文字
字例: 23/23
其他
字例: 4/4
《說文》 解釋 部居 相關異體
擊也。从人持戈。一曰:敗也。〔房越切〕 (167 / 164)
《廣韻》 頁碼 反切 註解
477 房越


聲母 清濁 部位 聲調 韻攝 韻目 開合 等第
全濁 /
形義通解
 略說: 甲金文從「」從「」,戈刃橫於人頸之上,象以戈斬首之形,本義是砍頭、斬首,引伸表示砍伐。
45 字

 詳解: 甲金文從「」從「」,戈刃橫於人頸之上,象以戈斬首之形,本義是砍頭、斬首,引伸表示砍伐。甲骨文或省去戈柄,留下戈刃置於人頸。或者把柄上的戈纓也畫出來。戰國文字漸失原意,戈刃與人頸分開,為小篆所本。

  因為戰爭時多砍伐人頭,故發動戰爭又稱「征伐」。甲骨文表示征伐,《合集》6214:「叀王往伐𢀛方」,表示商王征伐𢀛國。又用作祭名,表示殺人牲以祭。《屯》2293:「大乙伐十羌又五」,表示向大乙進行伐祭,殺了十五個羌人俘虜。商代有殺人來祭祀的情況,如殷墟發掘所見的王室大墓的陪葬坑中,即有為數不少的身首離異的屍體(李孝定、白川靜)。

  金文表示進攻、征伐,多友鼎:「嚴(玁)允(狁)放𤼈,廣伐京𠂤(師)。」彔卣:「淮尸(夷)敢伐內國」。史密簋:「廣伐東或(國)」。虢季子白盤:「(薄)伐嚴(玁)允(狁),于洛之陽」。《詩.小雅.六月》:「薄伐玁狁,至於太原。」《詩.小雅.采芑》:「征伐玁狁」。《詩.商頌.殷武》:「撻彼殷武,奮伐荊楚。」《孟子.告子下》:「是故天子討而不伐。」焦循正義:「討者,上討下也。伐者,敵國相征伐也。」又用作人名,弔伐父鼎:「弔(叔)伐父乍(作)鼎。」「伐器」表示征伐之器,十五年相邦春平侯劍:「十五年,相邦春平侯,邦左伐器。」「伐器」即用來攻伐的武器。《楚辭.天問》:「爭遣伐器」,王逸注:「攻伐之器也。」引伸為藏兵器之武庫名(何琳儀)。

  《詛楚文.湫淵》:「伐烕(滅)我百姓」,「伐烕」讀為「伐滅」,《漢書.張良傳》:「伐滅六國」。

  戰國竹簡表示攻打,《上博楚竹書二.容成氏》簡38:「𨑓(起)帀(師)以伐昏(岷)山是(氏)」。表示出兵攻打岷山氏。又表示砍伐,《睡虎地秦簡.秦律十八種》簡4:「毋敢伐材木山林及雍(壅)隄水。」

  由殺伐義引申,攻伐所得的戰績、戰功亦稱「」,《漢書.高帝紀》:「非有功伐」,顏師古注:「積功曰伐。」再引申之,自己誇耀功績亦稱為「」。《左傳.襄公十三年》:「小人伐其技以馮君子。」杜預注:「自稱其能為伐。」

  《說文》:「伐,擊也。从人持戈。一曰敗也。」從早期字形來看,「從人持戈」之說不正確。
880 字


相關漢字: ,
粵語音節 & 根據 同音字 詞例(解釋) / 備註

p18 p4
伐木,砍伐,木伐,步伐,征伐,討伐,口誅筆伐
p110 p126
HKLS 人文 同聲同韻 同韻同調 同聲同調
其他方言讀音
本字庫於「」字下錄有20個方言點的讀音 詳細資料
《讀史方輿紀要》地名
大平長官司, 小平長官司 (2/2) 詳細資料
成語彙輯
毛洗髓, 口誅筆, 大張撻, 弔民罪, 黨同異… (5/93) 詳細資料
配搭點:
, , , , , , , ,
詞類 英文意義
v. cut down, fell
瀏覽次數: 14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