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2
10
(18)
破音字
繁簡對應
   
UTF-8 E9 9B 9A
大五碼 F171 
倉頡碼 廿口口土 
Matthews 3572 
漢語大字典 (一版)4104;(二版)4414  
康熙字典 1296 
Unicode U+96DA
GB2312  
四角號碼 4421.4 
頻序 A/B 5422 
頻次 A/B -- 
普通話 gun    
小篆
字例: 1/1
金文
字例: 7/10
(部件樹)
甲骨
字例: 2/2
(部件樹)
其他:
簡帛文字
字例: 7/7
其他
《說文》 解釋 部居 相關異體
小爵也。从雈,吅聲。《詩》曰:雚鳴于垤。〔工奐切〕 (77 / 72)
《廣韻》 頁碼 反切 註解
403 古玩


聲母 清濁 部位 聲調 韻攝 韻目 開合 等第
全清 /
形義通解
 略說: 甲金文從「」從「」,「」也是聲符,甲骨文或從三口,會貓頭鷹在鳴叫。「」、「」本為一字,指貓頭鷹。
53 字

 詳解: 甲金文從「」從「」,「」也是聲符,甲骨文或從三口,會貓頭鷹在鳴叫。「」、「」本為一字,指貓頭鷹。學者或認為「」象貓頭鷹的雙眼(董作賓、趙誠),然而甲骨文有從三口之形,古文字中亦未見用「」形來表示眼睛,故此說可疑。戰國竹簡「」字上部的「」訛變為「」。

  甲骨文讀作「」,表示觀看,《屯南》2232:「王其雚日出」。又用作祭名,《合集》32138:「雚歲。」

  金文也用作祭名,相當於典籍的「」、「」,御尊:「王才(在)圃,雚京。」(《集成》9890),表示王對周的京城舉行灌祭。《說文》:「祼,灌祭也。」《詩.大雅.文王》:「祼將于京」。又讀作「」,效卣:「王雚(觀)于嘗。」表示王遊觀、巡視嘗地(方濬益、楊樹達)。

  戰國竹簡「」讀作「」,表示看,《郭店楚簡.六德》簡24-25:「雚(觀)者(諸)《𠱾(詩)》,《箸(書)》則亦才(在)矣(壴);雚(觀)者(諸)《豊(禮)》,《樂》則亦才(在)壴(矣);雚(觀)者(諸)《易》,《春秋》則亦才(在)壴(矣)。」

  《說文》:「雚,小爵也。从雈,吅聲。《詩》曰:『雚鳴于垤。』」段玉裁注:「爵當作雀。」桂馥義證:「小當為水」,「」的本義是貓頭鷹,水雀之說可商。
521 字


相關漢字: ,,,,,,,
粵語音節 & 根據 同音字 詞例(解釋) / 備註

雚芃
p365
HKLS 人文 同聲同韻 同韻同調 同聲同調

p191
p365
HKLS 人文 同聲同韻 同韻同調 同聲同調 同「

p340
HKLS 人文 同聲同韻 同韻同調 同聲同調 同「
詞類 英文意義
n. owl
瀏覽次數: 96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