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外篇﹒駢拇第八》
[next chapter] [previous chapter] [TOC of this book]


  駢拇枝指出乎性哉,而侈于德﹔附贅縣疣出乎形哉,而侈于性﹔多
方乎仁義而用之者,列于五藏哉,而非道德之正也。是故駢于足者,
連無用之肉也﹔枝于手者,樹無用之指也﹔多方駢枝于五藏之情者,
淫僻于仁義之行,而多方于聰明之用也。

  是故駢于明者,亂五色,淫文章,青黃黼黻之煌煌非乎?而離朱是
已!多于聰者,亂五聲,淫六律,金石絲竹黃鐘大呂之聲非乎?而師
曠是已!枝于仁者,擢德塞性以收名聲,使天下簧鼓以奉不及之法非
乎?而曾、史是已!駢于辯者,累瓦結強竄句,游心于堅白同異之駢
旁枝之道,非天下之至正也。

  彼正正者,不失其性命之情。故合者不為駢,而枝者不為囗(左“
足”右“支”)﹔長者不為有余,短者不為不足。是故鳧脛雖短,續
之則憂﹔鶴脛雖長,斷之則悲。故性長非所斷,性短非所續,無所去
憂也。

  意仁義其非人情乎!彼仁人何其多憂也。且夫駢于拇者,決之則泣
﹔枝于手者,囗(左“齒”右“乞”音he2)之則啼。二者或有余
于數,或不足于數,其于憂一也。今世之仁人,蒿目而憂世之患﹔不
仁之人,決性命之情而饕貴富。故意仁義其非人情乎!自三代以下者
,天下何其囂囂也。

  且夫待鉤繩規矩而正者,是削其性者也﹔待繩約膠漆而固者,是侵
其德者也﹔屈折禮樂,囗(左“口”右“句”)俞仁義,以慰天下之
心者,此失其常然也。天下有常然。常然者,曲者不以鉤,直者不以
繩,圓者不以規,方者不以矩,附離不以膠漆,約束不以囗(左“□
”右“墨”音mo4)索。故天下誘然皆生,而不知其所以生﹔同焉
皆得,而不知其所以得。故古今不二,不可虧也。則仁義又奚連連如
膠漆mo4索而游乎道德之間為哉!使天下惑也!

  夫小惑易方,大惑易性。何以知其然邪?自虞氏招仁義以撓天下也
,天下莫不奔命于仁義。是非以仁義易其性與?

  故嘗試論之:自三代以下者,天下莫不以物易其性矣!小人則以身
殉利﹔士則以身殉名﹔大夫則以身殉家﹔聖人則以身殉天下。故此數
子者,事業不同,名聲異號,其于傷性以身為殉,一也。

  臧與谷,二人相與牧羊而俱亡其羊。問臧奚事,則挾策讀書﹔問谷
奚事,則博塞以游。二人者,事業不同,其于亡羊均也。

  伯夷死名于首陽之下,盜跖死利于東陵之上。二人者,所死不同,
其于殘生傷性均也。奚必伯夷之是而盜跖之非乎?

  天下盡殉也:彼其所殉仁義也,則俗謂之君子﹔其所殉貨財也,則
俗謂之小人。其殉一也,則有君子焉,有小人焉。若其殘生損性,則
盜跖亦伯夷已,又惡取君子小人于其間哉!

  且夫屬其性乎仁義者,雖通如曾、史,非吾所謂臧也﹔屬其性于五
味,雖通如俞兒,非吾所謂臧也﹔屬其性乎五聲,雖通如師曠,非吾
所謂聰也﹔屬其性乎五色,雖通如離朱,非吾所謂明也。吾所謂臧者
,非所謂仁義之謂也,臧于其德而已矣﹔吾所謂臧者,非所謂仁義之
謂也,任其性命之情而已矣﹔吾所謂聰者,非謂其聞彼也,自聞而已
矣﹔吾所謂明者,非謂其見彼也,自見而已矣。夫不自見而見彼,不
自得而得彼者,是得人之得而不自得其得者也,適人之適而不自適其
適者也。夫適人之適而不自適其適,雖盜跖與伯夷,是同為淫僻也。
余愧乎道德,是以上不敢為仁義之操,而下不敢為淫僻之行也。


[Beginning of this Chapter] TOC of this book
────────────────────────────────────
HTML version rendered by TH

Converted from hz8 codes by perl scripts written by WL, amended by G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