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化叢書》序............................................周谷城
自序
上篇 儒學在日本的興衰
第一章 儒學東渡(大和時代).......................................(3)
第一節 從王仁說起...........................................(3)
《記》、《紀》傳說──金文中的印跡──百濟五經博士來
日──中日兩國的文化勢差
第二節 與佛教傳日的比較....................................(16)
佛教被視為「蕃神」──高天原、葦原中國、根國──文化
與符號
第二章 早期日本儒學(飛鳥、奈良、平安時代)......................(26)
第一節 儒學為古代天皇制國家提供政治理念....................(26)
所謂早期儒學──社會變革的理論需要──「天無雙日,國無二王」
──「天命」觀和「奇理斯瑪」的二元化──「聖王」、「朕之股
肱」、「愚民」──多維價值觀模式的萌芽
第二節 日本早期儒學的傳播體系..............................(42)
古代學校中的儒學教育──大學寮的衰微──「犬」變為「天」的
文字遊戲
第三章 儒學成為禪宗附庸(鐮倉、室町時代)........................(54)
第一節 朱子學傳入日本與禪僧................................(54)
園爾攜來《晦庵大學》──儒學乃「助道」──「近日風體,以理
學為先」──五山禪僧的儒典研究
第二節 儒學向地方普及......................................(66)
花一般的皇宮成灰燼──薩南學派──海南學派──海南學派──足
利學校──織田信長「行政依稀湯武」
第四章 儒學的全盛和日本化(江戶時代)............................(77)
第一節 儒學脫離禪宗和朱子學的官學化........................(77)
藤原惺窩的「深衣道服」──林羅山的排佛論和理氣論──江戶幕
府為何尊崇朱子學?
第二節 日本朱子學派的分化..................................(91)
「大疑則可大進」──「宇宙內事,皆吾儒分內事」──「學朱子
而謬,與朱子共謬」──「心緒惴惴然如下獄」
第三節 中、日朱子學的異同.................................(102)
相似點:同視程朱為道學正統──「性即理」與「合內外」──
相異點:分化速度與力量對比不同──社會功能不同
第四節 中、日陽明學的比較.................................(114)
未形成學派──反體制──行動性
第五節 日本的古學派.......................................(127)
山鹿素行主張「去人欲非人」──伊藤仁齋的「天地一大活物」論
──荻生徂徠認為「禮樂刑政」即是「道」
第六節 日本儒學衰落的徵兆.................................(142)
折衷學派的盛行──缺飲疑古精神的考證學派──懷德堂學派的自
由學風──「寬政異學之禁」
第七節 嫁接儒學與「洋學」的嘗試...........................(151)
蘭學傳布如「滴油滿池」──佐久間象山的「東洋道德,西洋藝(技)
術」論──橫井小楠稱頌美、英政治「符合三代治教」──與中國
洋務派、變法派的比較
第五章 資本主義時代的日本儒學.................................(164)
第一節 東西方文化衝突的日本儒學...........................(164)
批判學為「虛理空談」──傳統派與歐化派圍繞德育方針的論爭
──《論語加算盤》──幾點啟示
第二節 日本軍國主義和儒學的惡用...........................(181)
《軍人敕諭》和「肉彈」──「布施王道」的謊言
第六章 日本儒學的特色與日本文化...............................(189)
疏於抽象的世界觀思考──重視感覺經驗的認識論──富於感情色彩的
倫理觀──「有德者王」思想逐漸淡化──強調靈活對應現實──與固
有思想共存與融合
下篇 儒家思想對日本文化的影響
第七章 政治...................................................(211)
第一節 大化革新與「周孔之教」.............................(211)
革新領導集團的儒學教養──天皇年號與儒家經典
第二節 「建武中興」和朱子學...............................(218)
後醍醐天皇的「無禮講」──「忠臣」楠木正成
第三節 「尊王攘夷」論和明治維新...........................(226)
後期水戶學派以「敬幕」與「鎖國」為內容的「尊王攘夷」論
──維新志士「倒幕」「開國」性質的「尊王攘夷」論
第八章 法律...................................................(241)
第一節 《養老律令》和「以禮入法」.........................(241)
日本原始法的宗教性──中國古代法律的儒家化──養老律的「八
虐」與「六議」──養老令的「施捨」和「七出三不去」
第二節 《貞永式目》和大名家法的儒家精神...................(252)
北條泰時和《貞永式目》──《信玄家法》──《長宗我都元親百
條》
第三節 江戶時代諸法規中的道德因素........................(262)
幕府法與藩法──《德川成憲百條》──《武家諸法度》和《諸士
法度》──《公事方御定書》──土佐藩的《海南政典》和《海南
律令》
第四節 明治民法中的家庭制度..............................(271)
近代法制的確立──民法論爭──明治民法中的戶主權、親權和
夫權
第九章 道德..................................................(283)
第一節 家族道德..........................................(283)
「罪」、「穢」和「惡」──律令和《萬葉集》、《源氏物語》的
家族道德觀的悖反──戀愛、婚姻觀的變遷
第二節 等級身份道德......................................(295)
武士道──町人道德──農民道德
第十章 宗教..................................................(314)
第一節 原始神道與儒學....................................(314)
所謂神道──儒家思想對《古事記》神話的影響──儒學傳入日本
後新興的祭祀和信仰
第二節 神儒佛三教一致論..................................(327)
佛主神從的「本地垂跡」說──神佛調和與儒佛不二思潮的合流
第三節 江戶時代的儒學神道................................(337)
林羅山的「理當心地」神道──熊澤蕃山的神道論──度會延佳的
神道論──吉川惟足的神道論──山崎闇齋的垂加神道
第十一章 文學................................................(348)
第一節 儒學實用主義文學觀的影響........................(348)
中國儒學重實用的文學觀──日本文學的傳統特徵──《懷風藻》
──《萬葉集》──《經國集》及其他
第二節 「勸善懲惡」論的影響............................(365)
《落佳物語》──《源氏物語》所表現的儒家思想──《今昔物
語》和《十訓抄》──《平家物語》和《太平記》──《南總里
見八犬傳》
第十二章 史學................................................(382)
第一節 「傳之萬葉以為鑒」..............................(382)
中國儒家論修史宗旨──「六國史」中的「聖王」和「良吏」
──「四鏡」──《愚管抄》的盛衰循環論──林羅山父子和
《本朝通鑒》
第二節 正統論..........................................(394)
中國歷史著述中的正統論──北?(白田)親房的《神皇正統記》
──前朝水戶學和《大日本史》──新井白石的《讀史餘論》
第十三章 儒家思想與當代日本社會..............................(410)
第一節 一億「孔孟之徒」................................(410)
所謂「儒家資本主義」──殺害尊屬罪條文的存廢──理想的
妻子形象──儒學理念與日本的政治、經濟運營
第二節 日本的社會結構和儒家道德........................(423)
中根千枝的「縱式社會」論──「縱式社會」與儒學道德
──主流文化的補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