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學命運與中國文化》
趙吉惠:《儒學命運與中國文化》,陝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本書共分為四編:第一編考察了傳統儒學的功能、價值、歷史命運及其在全

世界的影響力。第二編則從宏觀文化史的角度來論述文化上的專制主義和政

治上、經濟上專制獨裁的關係。第三編專門研究了宋明理學以及有關的專門

問題。第四編則研究了中國社會結構與封建主義的問題。

第一編 儒學的歷史命運

第一章 儒學在當代社會的歷史命運...................................(1)
一 儒學在中國歷史地位的轉換...................................(1)
二 儒學與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3)
三 儒學在「東亞儒教文化圈」、「後工業化社會」的歷史作用.......(8)
四 儒學積極精神永存,「儒學復興」不可能......................(11)

第二章 儒學研究的趨勢及對儒學發展、演變的總體認識................(14)
一 儒學是宗法社會小農經濟農業大國所產生的意識型態............(17)
二 儒學自身的歷史演變,其深度和廣度,其作用範圍的擴大也呈
現某種規律性..............................................(19)
三 儒學在百家爭鳴中發展,在與其他文化的相互衝擊、相互滲透
中演進....................................................(20)
四 儒學對於大一統封建專制政體具有維護與制約兩種相關聯的社
會作用....................................................(21)

第三章 倫理學說是孔子思想體系的主體與基石........................(25)
一 研究孔子思想首先應該分三步走..............................(25)
二 孔子倫理學說的基礎是人性論................................(26)
三 孔子倫理學說的基本內容是忠恕之道..........................(29)
四 孔子倫理學說的基本方法是正身、修己........................(32)
五 孔子倫理學說的政治要求是行德政、舉賢人治國................(35)
六 以民族驕傲的感情回顧與總結孔子思想文化....................(38)

第四章 孔子天命觀的倫理性質......................................(40)
一 孔子「天命」思想的歷史繼承性..............................(40)
二 孔子「天命觀」的倫理性質..................................(41)
三 孔子「天命觀」的哲學價值..................................(45)

第五章 孔子的認識論與教育思想....................................(48)
一 強調「學知」重於「生知」的認識論..........................(48)
二 首創私學,舉賢才的教育思想................................(52)

第六章 關於真假孔子的歷史遺案....................................(57)
一 「假孔子」與「真孔子」問題的提出及其本義..................(57)
二 真孔子與史學客體..........................................(60)
三 假孔子與史學主體..........................................(63)
四 儒學的歷史演變及史學主體與史學客體的辯證統一..............(65)

第七章 荀子超越儒家考論..........................................(69)
一 從學術淵源與學術特點來分析................................(70)
二 從荀學與孔孟儒學、黃老道學的對比來分析....................(73)
三 從歷史學人的評述與反思來分析..............................(83)

第八章 現代新儒家文化思潮的走向..................................(89)
一 現代新儒家產生的文化背景與思想走向........................(89)
二 現代新儒家的核心命題──返本開新,內聖轉外王..............(94)
三 第三期儒學與「儒學復興」..................................(98)

第九章 外國人眼裡的孔子與儒學...................................(102)
一 孔子學說、儒家著作在國外的傳播...........................(102)
二 當代外國人怎樣看待孔子與儒家學說.........................(108)

第二編 中國多元文化的結構與走向

第一章 中國傳統文化的深層結構及體用思考.........................(116)
一 文化概念的古義與今義、廣義與狹義,文化的系統層次.........(116)
二 中國傳統文化的表層結構與深層結構.........................(120)
三 對中西文化的體用思考.....................................(122)

第二章 中國文化的多元性、一元性與封建專制主義...................(127)
一 文化之多元、一元的參照系與文化源.........................(127)
二 多元文化與百家爭鳴、學術自由.............................(131)
三 一元文化與封建專制主義...................................(134)
四 現代社會呼喚多元文化.....................................(137)

第三章 孔子與中國傳統文化.......................................(140)
一 孔學與道家學說一起形成中國傳統文化的主體結構.............(140)
二 孔學所表現的政治倫理與實踐理性是中國文化的基本特徵之一...(141)
三 受孔學影響所形成的中華民族的心態與性格特徵...............(143)
四 孔學對外來文化的吸取與改造,豐富了中國文化的內涵.........(144)

第四章 司馬遷對古代文化史研究的開拓.............................(147)
一 漢王朝的思想文化政策.....................................(148)
二 司馬遷對古代文化史研究的開拓.............................(151)

第三編 諸子思想考辨與新論

第一章 惠施的文獻資料及命題解析.................................(165)
一 文獻資料的考辨與《惠施篇》的疑案.........................(166)
二 十二個典型命題之解析.....................................(169)

第二章 公孫龍的哲學思想及典型命題論證...........................(181)
一 樸素的唯物主義哲學思想...................................(181)
二 「白馬非白」、「離堅白」的含義與具體論證.................(185)
三 公孫龍非詭辨論者,而是古典概念論的邏輯家.................(188)

第三章 公孫龍學派及其若干佚存辨題之試析.........................(192)
一 公孫龍學派是戰國時期的「顯學」...........................(192)
二 《公孫龍子》外其他佚存辨題之試析.........................(197)

第四章 今本《公孫龍子》考辨述評.................................(205)
一 歷代關於《公孫龍子》的著錄與辨析.........................(205)
二 近年來值得重視的兩種觀點.................................(208)
三 今本《公孫龍子》既非偽書亦非漢代古本.....................(210)

第五章 道家「無為而治」的政治思想及其歷史演變...................(219)
一 《老子》一書提出了「無為而治」的哲理原則.................(219)
二 黃老之學把「無為而治」發展成為政治實踐的治術.............(222)
三 法家把「無為而治」演變為統治者的陰謀權術.................(226)
四 儒家把「無為而治」作為德治...............................(229)

第六章 黃老思想論略.............................................(234)
一 黃老思想研究之復興.......................................(234)
二 黃老思想之產生、傳播與盛衰...............................(239)
三 以「道」為宇宙本體之思想體系.............................(240)
四 「形名立則黑白分」的形名學與「形名已定」、「物自為正」
的認識論................................................(243)
五 「衣食足」、「節民力以使」的富民主張與「兼愛」、
「尚德」的法治思想......................................(245)
六 黃老思想是對老子思想之改造,是向法家思想之過渡..........(248)

第七章 《黃帝四經》的思想史文獻價值.............................(252)
一 關於《黃帝四經》的年代與作者.............................(252)
二 關於先秦道家三派之劃分...................................(255)
三 關於法家思想之學術淵源...................................(258)
四 關於「理」與「天理」概念之最初文獻.......................(262)
五 關於黃老學說之理論體系與思想特色.........................(263)

第八章 「黃老之學」、《黃帝四經》產生時代考證...................(268)
一 「黃老之學」產生於商鞅、申不害、韓非之前.................(269)
二 從《韓非子•解老篇》的體例及所徵引的材料印證,
《黃帝四經》產生於戰國中期以前..........................(270)
三 從《史記•樂毅傳》關於「黃老」世系之記載推斷,
「黃老之學」產生於戰國中期以前..........................(272)
四 從《十大經》的文字內容證明,其作於戰國中期以前..........(273)
五 從戰國中期學術思想綜合發展之趨勢證明,《黃帝四經》
當出現在戰國中期以前....................................(274)
六 從新出土古本《文子》的時代推斷,「黃老之學」
產生於戰國中期以前......................................(275)

第九章 《淮南子》與「黃老之學」................................(277)
一 「黃老之學」的歷史發展與漢初學術特色....................(277)
二 《淮南子》並非「雜家」者流..............................(281)
三 《淮南子》與「黃老之學」理論體系的最後完成..............(283)
四 《淮南子》與「霸王道雜之」的提出........................(293)

第十章 司馬光的哲學思想與用人之道..............................(297)
一 「道」的物質性及世界之本質..............................(297)
二 「天命」之二重含義及天人關係之唯物理解..................(300)
三 反對迷信陰陽、鬼神之思想................................(304)
四 盛衰相承、治亂相生,消惡於未萌,弭禍於未形..............(307)
五 強調後天學習,善惡可變之人性論..........................(310)
六 「以德為先」的用人之道..................................(313)

第十一章 朱熹的自然觀與宇宙生成論..............................(317)
一 宇宙生成論的哲學基礎與唯心主義體系....................(317)
二 自然觀與宇宙生成論之基本內容、科學基礎................(320)
三 客觀評價朱熹思想,總結理論思維經驗教訓................(326)

第四編 中國封建專制主義的奧秘

第一章 中國封建專制主義形成的經濟基礎與社會歷史根源............(329)
一 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是中國封建專制主義產生的經濟基礎......(330)
二 皇帝絕對支配下的土地國有制和受皇權控制的地主有制是
產生封建專制主義的重要經濟條件..........................(333)
三 以血緣關係為天然紐帶的宗法制和家長制是形成封建專制
主義的社會基礎..........................................(335)

第二章 中國封建專制主義的基本特徵..............................(338)
一 等級制、特權制是封建專制的普遍政治原則..................(338)
二 家長制代行一部分封建國家政權職能........................(340)
三 君主專制是封建專制的政治核心,是封建等級、
特權發展的最高型態......................................(341)
四 文化專制是封建君主專制主義思想統治的基本特徵............(344)

第三章 中國封建專制主義的理論基礎..............................(347)
一 封建君主專制思想主要不來源於孔子和先秦儒家..............(347)
二 地主階級怎樣摸索和形成自己的統治思想....................(352)
三 地主階級怎樣總結維護封建專制的經驗教訓..................(357)

第四章 封建主義影響在我國長期存在的土壤分析....................(362)
一 中國近代資產階級思想沒有戰勝和代替封建主義意識..........(363)
二 經濟的落後給封建思想的長期存在提供了土壤................(366)
三 中國共產黨長期處於小農經濟汪洋大海的包圍之中............(369)
四 批判封建思想要抓住要害..................................(3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