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ice: 呼叫 _load_textdomain_just_in_time 函式的方式不正確。Text Domain 為 twentytwenty 的語言套件載入過早觸發,這通常是由於外掛或佈景主題某些程式碼中的指示器過早執行所造成,而語言套件應該在 init 動作之後才載入。 請參閱〈WordPress 的偵錯功能〉以進一步了解相關資訊。 (這項訊息新增於 6.7.0 版) in /home/www/peach.arts.cuhk.edu.hk/web/wp-includes/functions.php on line 6114
人文電算研究中心

首頁

Slide
Slide
Slide
Slide
Slide
Slide
Slide
Slide
Slide

HUMANUM 網站於1994 年由當時隸屬於香港中文大學文學院人文學科研究所之下的人文電算研究中心建立。網站的成立,旨在為人文科學之研究提供資訊技術之支援。在最早階段,中心曾提供互聯網元索引服務(此項服務現已退役),但很快轉向哲學經典電子文本和其他主題網頁的製作。近十五年則專注於在線數據庫的開發,而「漢語多功能字庫」即為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產品。時屆 2022 年夏季,經改組後,人文電算研究中心劃歸於香港中文大學文學院哲學系。

漢語多功能字庫
Multi-function Chinese Character Database

為求對當代漢語教育提供支援,「人文電算研究中心」於2014年夏推出了重點開發的《漢語多功能字庫》,收列以大五碼 (Big5) 為骨幹的漢字,除提供主要文字信息外,還開發了「古文字繫形」、「部件樹」、「形義通解」、「英漢索引」等功能。四年後的2018年夏天,中心進一步推出《漢語多功能字庫》的加強版,除於「形義通解」部份增補了和修繕了大量詞條外,還把原有的功能重新整合,並新增了「廣韻中古音」、「其他方言讀音」(凡20種)、《說文解字》全文索引、顧祖禹《讀史方輿紀要》地名,和「成語彙輯」等新功能。本網頁團隊的運作宗旨始終如一,是竭盡所能,為未來的漢語漢字教育與研究加強「基礎建設」工作。2020年間,中大哲學系選取了中心主任關子尹教授以語言哲學為經和以「漢語多功能字庫」為緯的計劃作為該系申報RAE impact case studies項目的唯一代表計劃。最後計劃被RAE評定為最高級別 的4* (world leading)。

 

進入網頁
Powered by
林語堂當代漢英詞典
Lin Yutang’s Chinese-English Dictionary of Modern Usage

《林語堂當代漢英詞典》是林語堂教授晚年於香港中文大學研究教授任內 (1967-1972)完成的重要學術成果。林典網絡版的製作,是人文電算研究中心於1999年在中大出版社的授權下進行的。網絡版基本上以香港中文大學於 1972年印行的第一版(以下稱“原版”)為製作藍本。詞典共收「首字」(head character) 8,169 個,語法範疇相關解釋 44,407 則,漢語詞目 (words)或片語 (phrases) 40,379 條。林典網絡版基本上以一小型數據庫的方式建立。使用上,主要可分別為 「檢索模式」(於頂欄鍵入搜索詞項) 和 「瀏覽模式」 (用左欄列出的各種索引瀏覽) 兩種。

檢索模式又可大分為「首字檢索」(head character search)和「全文檢索」(full text search)。前者提供任一頭字下的全部語文信息,使用上與查字典無異。後者則可對詞典的全部文字信息作全方位的檢索。輸入檢索詞時,可用中文、英文,或甚至中英並用。系統支援的檢索條件包括基本邏輯運符 (Boolean)、大小楷辨別 (case)、字串全部或部分選擇 (whole word/ substring)、順序或逆序檢索 (sequential or reverse) 等。為求使用的方便,網絡版把原版的「國語羅馬字」系統地改為現代通行的「漢語拼音」。

進入網頁
Powered by
儒學詞典
Lexicon of Confucianism

「儒學詞典」的編纂,始自1986年夏天,其時勞思光教授剛自中大哲學系榮休,但仍於中大中國文化研究所出任高級研究員。勞教授接到英國Scarecrow出版社的約稿,擬就儒學研究這一課題撰寫一系列短文,待稿成後籌組譯成英文詞典出版。為推動工作,中大哲學系張燦輝、關子尹連同浸會大學吳有能三人獲勞教授指定為詞典的編者。如是在大約一年多的光景中,詞典的中文詞條乃陸續成稿。就結構而言,詞典分為「1-經典」、「2-注疏」、「3-人物」、「4-概念」四個主要部分。其中第1,2及4部分全部由勞教授親自撰寫,至於第3部分的「人物」,勞教授提議由三位編者中的吳有能負責起草,再由勞教授修訂。時屆1989年,勞教授赴臺灣出任國立清華大學客座教授,詞典工作遂告中斷,而Scarecrow Press亦於1995年停辦。時屆1997 年初,成立已凡數載的人文電算研究中心取得勞教授同意,把尚未完成的書稿先以網頁方式發表,以期隨時增訂,此即本網頁建立之來由。到2012年勞教授身後,中心按勞教授遺願取得其在臺寓所中之遺稿,加上中心一直保管的「儒學詞典」原稿,在哲學系的資源及中心的合作下,經電子化製成「勞思光先生存稿整編」,並遂於2015年11月網上公開,以供海內外學者參考。

附:「勞思光先生存稿整編」網址:http://phil.arts.cuhk.edu.hk/project/LSK_mss/

進入網頁
Powered by
粵語審音配詞字庫
Chinese Character Database: With Word-formations Phonologically Disambiguated according to the Cantonese Dialect

「粵語審音配詞字庫」之所以命名,是字庫中「審音配詞」這一項主要特色。查漢語中,「形」、「音」、「義」三者構成一種很複雜的「三角關係」,特別是會涉及一字多音和破音字等問題。因此,要全面掌握某漢字的正確使用,便成為學習漢語的一大挑戰。本字庫主要參考了下列四位韻學者的著作,然後為資料庫中所有漢字審訂讀音,並按每一種讀法配以若干詞例,讓使用者能有效地判別某個漢字於某一讀音下應如何理解和如何使用。

  • 黃錫凌:《粵音韻彙》(重排本)(香港:中華書局,1991) 。
  • 李卓敏編纂:《李氏中文字典》(第二版)(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1989) 。
  • 周無忌、饒秉才編:《廣州話標準音字彙》(香港:商務印書館,1988)。
  • 何文匯、朱國藩編著:《粵音正讀字彙》(第二版)(香港:香港教育圖書公司,2001)。

 

進入網頁
Powered by
香港、大陸、臺灣 – 跨地區、跨年代現代漢語常用字頻度統計
Chinese Character Frequency Statistics for Hong Kong, Mainland China and Taiwan – A Transregional, Diachronic Survey

本計劃的基礎工作由哲學系何秀煌教授主持的「人類認知跨科比較研究室」於1992至1998年間進行。計劃完成時,研究人員把研究所得,包括基本統計數表、和各種跨地區、跨年代的比較數表等材料,印成一套共十四本的研究報告,作為研究的總結。到了2001年初,「人文電算研究中心」主任向何教授建議把有關研究材料以新一代的資訊技術重組,和於網絡上發表,讓更多人受惠。建議得到何教授的首肯和全力支持。關於漢字的頻率統計,大陸和台灣都曾多次進行,並取得了不菲成果,為各地基礎教育作出了一定的貢獻。至於香港,據查證所得,卻從未有人著手於字頻統計(詞頻除外)。因此,是次計劃的推行﹐其難得固不待言。更為難得的,是何教授這計劃提出了「跨地區」和「跨年代」的理念,為字頻研究開闢了新的領域。「人文電算研究中心」接手這份工作,亦因為覺得這些理念用於字頻研究上,將有極大的發展潛力。是以,在重組材料和鋪排上網的過程中,除了克服各種電算層面的困難外﹐最重要的工作就是設法把「跨地區」、「跨年代」的理念於技術上予以充分表達。

進入網頁
Powered by
兩文三語教育網上支援計劃
Education Towards Biliteracy and Trilingualism: An Internet Support Project

本計劃自1999年起由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優質教育基金資助,並由香港中文大學人文電算研究室策劃。計劃目的在以資訊科技支援香港中小學的兩文三語教育。計劃的主要工作在於設計及製作一系列網上語文工具(如音表、詞典等)和編列其他網上語文參考資料,以支援香港中、小學中英語文教學之用。經過三年多時間,本計劃已於2002年11月底正式圓滿結束。

進入網頁
Powered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