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批評我的讀者當中,我特別要感謝在夏威夷大學的羅業宏先生。我們未曾面對面地交談和討論,可是他一直是我的好友,批評我和鼓勵我。因此我要把這本書的再版獻給他和他的夫人。
一部份的讀者認為我的文章有時候顯得過於簡略,對於關鍵字眼經常沒有充分的注釋。這個原因我想主要是由於書中所收集的文字都是一篇一篇獨立發表的作品。在一篇獨立的文章裡如果對結構上的關鍵字眼費過多的字筆,常常會因而鬆馳了表達的嚴緊,影響行文的暢順與通達。然而讀者這一個批評卻很值得重視。因為關鍵字眼,尤其是結構上的關鍵字眼是一篇文章說理的骨幹,如果對於它們沒有確切的瞭解,就不可能追尋文中的推論,切實把握它的陳示。讀者所以有這個困難,主要的原因在於我們沒有非常穩定的共同用字習慣。如果追根究底地說,我們缺乏起碼的邏輯訓練。為了彌補這個缺點,我建議那些讀者花一點時間,讀任何一本好的邏輯書。
我雖然只是一個真理的追求者而不是一個信神的人,可是我常常這樣想:「人生開豐滿的時刻莫過於為學的人體會到真理與他同在,正如信神的人體會到上帝與他同在一樣」。可是真理與你同在並不表示你就是真理,或者你代表真理;上帝與你同在也並不表示你就是上帝或者你代表上帝。它的意思是:你真誠地追求真理,終於得到了真理;你虔誠地信仰上帝,終於認識了上帝。然而你必須不斷地真誠追求或虔誠信仰,否則真理會遠離你,上帝會遠離你。
如果真理與我同在,我又有何他求?如果上帝與我同在,我又有何不安?
一九六五年二月十二日於臺灣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