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從小感受母愛和師情的溫馨, 自己一直對教育的事充滿著濃厚的興趣和天真的響往。懂事之後, 也不斷生發從事各種教育事業的希望和夢想。儘管至今很多理想都未曾付諸實現 ──未曾開辦幼稚園或小學,未曾當過中學教員, 未曾創立想像中的人生思情的輔導機構 ……, 可是從記憶所及的少小年代, 直到今日的數十年間, 可以說沒有一天不是在當學生就是在當教師, 從未間斷。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久而久之, 更養成一種特殊的處世待人的心態。從冥想人間事理, 思考生命意義, 計慮文明價值, 直到處理個人的感情生活, 進行日常瑣事的繁雜工作, 幾乎全都離不開那教育的角度 ── 心存教育理想, 考慮一事一物的教育意義, 計較其教育功能。這樣凡事打從教育的觀點去反省思量變成自己很重要的工作取向和價值標準。 人生的教育成了值得從事, 值得投入和值得獻身的人生事業。
長大之後, 自己逐漸採取一種「人性演化論」的觀點。 認為人類的文明人性是人類自己在千年萬載的文化傳統中塑造成型的。並且, 這樣的演化進程仍然在不斷地持續下去。 我們的人性無止無休地繼續處於不斷再塑的過程之中。 這樣看來, 人性的演化操在人類自己的手中。 人類對於人性的將來可以握有絕大的勝算。 他對自己的前途具有充分的自由。這樣思考下去, 人生的教育事業的價值也就更形深遠重大了。
文明人性是人類文化整體演化所得的成果。 可是在人類文化總體活動中, 教育的活動是最講究價值, 最講究意義, 也最講究目的的文化活動用。教育事業是所有人類文化事業中最能導引人理想, 最能開展文明方向的事業。 這樣想來, 教育不僅是人生裡的重要事業, 它更是「人性工程」裡的關鍵環結。 關心人性前途的人都應該關心教育的事業。 這是人類共同的責任。
自己因為生命感情的領受, 而關心教育, 而喜愛教育, 而事事採取教育的觀點。 可是, 另一方面由於人生的際遇, 自己不知不覺地踏足教育事業, 前後二三十年而未間斷。 雖然自己身歷其境而實際參與的全是一般的大學教育, 可是因為人生的教育是整體, 人性的教育更不可隨意分割, 因此自己總是盡可能將關懷的視線延伸到教育天地的各個角落, 希望對人性的教育建立起一種比較充實和比較平衡的「識野」。回憶來, 多年裡對於哲學、 文化、 理性、 感情、 價值、 意義、人生和人性等等的考察和思索, 到最後總是離不開人生教育的關懷, 離不開人性教育的展望。
在正式從事教育工作的這幾十年間, 除了其大數載身居異國他鄉, 主要進行自己哲學專業的教學和研究而外, 其他的日子, 除了教學和研究之外, 也在各個層次和領域中, 參與教育的行政工作, 處理教學改制, 教務安排, 以及課程設計的工作。 有時更需要兼做審察、 諮詢和顧問的事務。 回想起來, 這幾十年來, 自己由喜愛教育, 慣於採取教育的觀點面對事物, 慢慢步入充滿著教育的思考、 情懷和工作的生活方式。 自己由「人生的教育」的憧憬, 走上「教育的人生」的道路。
1972年年底加入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的教育行列。 不久, 除了教學和研究外, 也就不知不覺地登上教育行政的船舟。 記得起先是在崇基學院的「教育委員會」 擔任委員, 接著充當主席。 也前後充任該書院的通識教育委員會── 「綜合基本課程委員會」 之委員、 秘書和主席。 八十年代香港中文大學改制統一, 教育行政的工作接連不斷。 先後除了擔任哲學系主任、 研究院哲學學部主任外, 也擔任過大學「教育發展委員會」主席。1985年起又擔任過大學通識教育主任, 89年後更充任大學文學院院長, 直到今天。 於是教育行政也成了自己慣常的工作。
在這段不算短的教育人生的日子, 自己總是不停地思索著教育的問題: 教育的理念、 教育的目的、 教育的價值、 教育的制度、 教育的生態、 教學文化的開拓與培養。
這本文集所收錄的是這類教育思索的部份成果。 雖然題為「通識教育」, 可是我們所關心的是人生的教育, 我們所期許的是文明的教育, 我們所寄懷的是人性的教育。
1997年9月30日
香港中文大學哲學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