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6年2月2日 

       課上,老師曾給我們看過一張聯合梯的相片。〔註一〕我覺得美,原因是當我將影像中的線條抽象化後,發覺到它們互相之間和諧的配搭。最特出的是那扶手的影子所構成的線條。承接上文〔註二〕,我覺得攀石的動作美與現在感覺到的線條美是完全不同類型的。這想法喚起了我在看《少年維特的煩惱》中常想到的問題:美是如何產生的? 
 
        在歌德那故事當中,維特能詩歌、大自然、女子、人的思想、小孩中感到扣人心弦的美。在我們的經驗當中,有時甲覺得美時,乙會對同一件事物不感到美;有些人能在每事每物中有美感享受,但有些人只能在某一些事物上才會感受得到美。這些現象使我困惑,究竟美是存在於客觀事物當中,有待人去發挖,還是美是當人的心靈受到事物的刺激而自己產生出來的?對某事物的美感有沒有普遍性?也就是說當自己每一次見到該事物時會不會有相同的感受?還是,美感只是一種偶然的感覺? 

        通過反省自己的經驗,美似乎不是在於個別事物當中的。試想以下?FONT COLOR="#FF0000">我們經驗到的例子:我對A產生美的感覺是基於B的理由,但某甲同樣以B的理由去感受A,他並沒有美的感覺。在這個例子之中,有美感或沒有美感是取決於「我」還是「某甲」。換言之,美感是由心靈產生的。 
 
        究竟心靈能否不依靠外在事物而產生美感?據經驗,我能幻想一些美的事物,但我不能脫離事物而去產生美感。我不能不想像任何事物而單想及美本身並且有美的感覺。這些經驗可靠,也就是說心靈要依靠外在事物作素材去產生美感。 
        現在碰到的問題是,心靈是否能以任何素材(事物)去產生美感?我們能否從一些惡行、一些垃圾、一些雜亂的線條中產生美感?據經驗反省,我對某些事物不會感到美,比如說強姦行為,我反省到自己是確確切切不能產生美感。那麼,這種不能是我天生沒有這種能力而不行呢?(事實上可能有些人能,不然那些小電影也沒有人看了),還是無論如何人是不能對某些事物產生美感?後者可不容易回答,但對於前者,經驗告訴我們,很多時我們受過訓練後便能對某類事物產生美感,但是這又並非必然成功的。 
 

 96年2月2日 

       在課上,老師曾給我們看一張聯合梯的相片。我覺得美,原因是當我將影像中的線條抽象化後,發覺到它們互相之間配搭和諧。而最特出的是那扶手的影子所構成的線條。承接上文,我覺得攀石的動作美與現在所提到的線條美屬於完全不同的類型。這想法喚起了我在看《少年維特的煩惱》中常想到的問題:美是如何產生的? 
 
        在歌德那故事當中,維特能詩歌、大自然、女子、人的思想、甚至小孩身上感到扣人心弦的美。在我們的經驗當中,有時候甲覺得某一事物美,乙卻不感到它美;有些人能在每事每物中有美感享受,但有些人只能對某一些事物產生美感。這些現象使我困惑,究竟美是存在於客觀事物當中,有待人去發挖,還是由於人的心靈受到事物刺激而產生的心理反應?美感有沒有普遍性?比如說,如果一個人重複見到同一事物,他會不會產生相同的感受?還是,美感只是一種偶然的感覺? 
 
        反省經驗,美似乎不是在於個別事物當中的。試想以下的例子:我對A產生美的感覺是基於理由 B,但某甲同樣跟據理由 B去感受A,卻不能產生美的感覺。在這個例子之中,有美感或沒有美感是取決於「我」「某甲」。換言之,美感是由心靈產生的。 

        究竟心靈能否不依靠外在事物而產生美感?據經驗,我能幻想一些美的事物,但我不能脫離事物而去產生美感。我不能不想像任何事物而單想及美本身並且有美的感覺。如果這些經驗可靠,也就是說心靈要依靠外在事物作素材去產生美感。 
        現在碰到的問題是,心靈是否能以任何素材(事物)去產生美感?我們能否從一些惡行、一些垃圾、一些雜亂的線條中產生美感?據經驗反省,我對某些事物不會感到美,比如說強姦行為,我肯定自己確實不能對此產生美感。那麼,這是因為我天生沒有這種能力呢(事實上可能有人具有這樣的能力,不然那些小電影也沒有人看了故,還是無論如何人不能對某些事物產生美感?後者可不容易回答。不過,對於前者,依過往經驗,我們能夠藉訓練學會欣賞某類事物。只是,訓練卻又不能保證成功看來,這不是一個容易解答的問題。
 

註一: 此照片見於"phi1210_95/img/stairs.gif"  
註二:「上文」指作者前一篇日記,其題目為「攀石的美感」。 
評語:思考細緻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