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文大學哲學系 | PHI 1310 邏輯 |
課文研習 |
![]() |
第一章 導論:邏輯的對象 |
第二章 語言的性質 |
|
第三章 意義與理解 |
第四章 語言.邏輯與真理 |
第五章 邏輯的性質和方法(上):句外分析的邏輯 |
第六章 邏輯的性質和方法(下):句內分析與三段論 |
![]() |
人類活動 -軀體 -心靈 └無意識內容 └有意識內容 └不能控制(夢) └能控制:思想 └單元:事態意念----記號 └語言系統 └非語言系統
功能 | 備註 | |
---|---|---|
認知 | 報導描述 | 對象主要為事態,例:“那個下午我在舊居燒信。” |
解析論辯 | 不一定牽涉經驗事物,例:“是否所有正偶數都是兩個質數之和?” | |
非認知 | 表情抒願 | 例:“秋風吹渭水,落葉滿長安。” |
褒貶賞罰 | 牽涉價值判斷,例:“你是千古罪人!” | |
祈求律令 | 例:“隨地吐痰乞人憎,罰款二千有可能。” |
日常語言 | 真函語式 | |
---|---|---|
語用/語意 | 同一連詞可有不同的用法,而不同的連詞又可以有相同的用法 | 每個運符各有特定意義,以捕捉日常語言中的真函用法 |
語法 | 同一類語詞可以有不同的文法性質 | 不理會文法性質,只關心真函關係 |
連詞常常沒有清楚標示,甚至隱藏在語文脈絡中 | 清楚顯示運符與運符之間的關係 |
〔專題研討:日常語句和真函語式的關係〕
日常語句 {..必真..}{...適然...}{..必假..} ↑ ↓ ↑ 真函語式 {.必真.}{.....適然.....}{.必假.}註:
由此表可見:
1.(所有)真函必真句一定是必真句;
2. (所有)真函必假句一定是必假句;
3. 有些真函適然句不是適然句;故
4. 有些真函適然句不是必真句,就是必假句。
練習:
1. 舉出一些符合上列陳述(4)之例子(提示:參考第25節課文)。
2. 參考上表,試做頁334,第16題。
3. 為何日常語言中的必然句比真函必然式多?適然句又何以比真函適然式少?
語式A | 凡S是P | 全稱肯定式 |
語式E | 凡S非P | 全稱否定式 |
語式I | 有S是P | 特稱肯定式 |
語式O | 有S非P | 特稱否定式 |
適用定言述句 | 程序 | ||
---|---|---|---|
位換 | 簡單位換 | EI | 主謂詞對調 |
有限位換 | A | 主謂詞對調、全稱→特稱 | |
質換 | AEIO | 肯定←→否定、邏輯賓詞→副詞 | |
異質位換 | AO | 位換、主賓詞→輔詞 | |
有限異質位換 | E | 異質位換、全稱→特稱 |
章節 | 頁數 | 題號 | 章節 | 頁數 | 題號 |
---|---|---|---|---|---|
第一章 | 頁7-頁8 | 9 | 第二章 | 頁64-頁67 | 7, (28), 32 |
頁16-頁19 | 16, 19, 26 | 頁76-頁77 | 3, (8), 12, 17 | ||
頁26-頁28 | 4, 29 | 頁84-頁87 | 4, 12, 22, 23 | ||
頁40-頁44 | 20, 23, 32 | 頁99-頁102 | 4, 6, 19, 23, (28) | ||
頁49-頁54 | 8, (11), 14, (19), (22) | 頁110-頁112 | 2, (9), 15, (17), (22) | ||
![]() |
頁114-頁117 | 1, 9, 11, 14, (16), (17) | |||
第三章 | 頁127-頁129 | 2, 10, 14, 21 | 第四章 | 頁202-頁205 | 8, 11 |
頁143-頁146 | 2, 3, 6, 8, (16), 17, 25, (30), 31 | 頁217-頁224 | 7, 22, 27, 31, 36, 38, (42) | ||
頁162-頁165 | 6, (7), (9), (19), 24, 27, 31, (43) | 頁238-頁242 | (2), (5), 7, 9, 10, 22, (27) | ||
頁182-頁185 | 11, (14), 16, 35, 37 | 頁260-頁267 | 8, 10, 19, 22, 34, 35, (40), 47 | ||
頁189-頁195 | 10, 20, 24 | 頁268-頁274 | 9, 15, 23 | ||
![]() |
|||||
第五章 | 頁283-頁285 | 18, (20), 21 | 第六章 | 頁364-頁368 | 6, 8, 9 |
頁299-頁304 | 3, 16, 20, 35 | 頁388-頁396 | 27, 29, 31, 36, 48 | ||
頁332-頁338 | 4, 8, 11, 17, 29, (30) | 頁421-頁425 | 8, 19, 29 | ||
頁343-頁351 | 3, 7, 14, (15), 21, (23) | 頁454-頁456 | 15, 16, 22, 26 | ||
頁459-頁464 | 12, 14,18, 22, 24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