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九九至二零零零年下學期

PHI 4340

教育哲學

Philosophy of Education

  課程資料         授課進度       參考書目



 
. 課程資料

上課時間:T3-5 (10:30-13:15)

上課地點:KHB G3

任課教員:何秀煌 hhho@cuhk.edu.hk, 內線7136安排約見時間)

辦公室:馮景禧樓 431A

網頁:http://www.arts.cuhk.edu.hk/~hhho/
 
 

. 授課進度
 

日期 講課內容 討論主題 備註
11/1 導言.上課安排與一般事項  
18/1 人是記號的動物: 記號行為的分析

 ——由自然人性到文化人性

自然與文化:動物文化與人類文化

——「食色性也」的分析

編組
25/1 大語言和小語言. 公眾語言和個人語言 記號行為和意義的開創 分配小組討論範圍
1/2 記號的「人身等同」

——言的記號和行的記號

(1)意義與價值

(2)人生意義與人性價值

 
8/2

春節假期

 
15/2 教育的目的

——生活教育.生命教育和人性教育

(1) 家庭教育、社會教育、學校教育

(2) 成才的教育與濟世的教育

 
22/2 教育與人類知識

——知識的教育和文化的教育 

(1) 知識與品格之間

(2) 教「書」與教「人」

 
29/2 教育與人性感情

——人性的理想與生命的榜樣

(1) 「愛的教育」與「情的教育」

(2) 言教與身教

 
7/3 教育生態:教育文化與教育政治

——精緻化與通俗化之間

(1)當前的教育困境:通俗主義.消費主義.認知主義與多元主義

(2)教育的專業化:價值教育與知識教育

 
14/3 (小組報告)#1 -- #2

主題:柏拉圖.盧梭

「傳統教育哲學的當前意義」

(對小組報告的反思)

 
21/3 (小組報告)#3 -- #4 

主題:杜威.蔡元培

「傳統教育哲學的當前意義」

(對小組報告的反思)

 
28/3 「從哲學看教育」和「從教育看哲學」(由鄭漢文主持)  
4/4

清明節假日

 
11/4 「教育哲學」問題的反思寫作(題目臨時宣佈)  
18/4 個別報告(教育哲學問題的反思)  

 

 

.參考書目

  1. Plato. Meno.
  2. Plato. Protagoras.
  3. Plato. The Republic.
  4. Aristotle. Nicomachean Ethics.
  5. Aristotle. The Politics.
  6. Locke. Some Thoughts Concerning Education.
  7. Rousseau. Emile.
  8. Kant. Thoughts on Education.
  9. Whitehead. The Aims of Education.
  10. Dewey. Deomcracy and Education.
  11. Dewey. Experience and Education.
  12. Russell(1960). On Education.
  13. Barrow, R. & Milburn, G (1986). A Critical Dictionary of Educational Concepts, Wheatsheaf.
  14. Brown, S. (ed.)(1975). Philosophers Discuss Education, London : Macmillan.
  15. Carr, Wilfred (1995). For Education: Towards Critical Educational Inquiry, Buckingham: OUP.
  16. Frankena, William (1965). Three Historical Philosophies of Education: Aristotle, Kant and Dewey, Illinois: Scott, Foresman & Co.
  17. Hirst, Paul & White, Patricia (eds.) (1998). The Philosophy of Education, London: RKP.
  18. Hollins, T.H.B. (ed.)(1964). Aims of Education: the Philosophical Approach, Manchester University Press.
  19. Langford, G. & O'Conner D. (eds.)(1973). New Essays in Philosophy of Education, London: RKP.
  20. O'Hear, Anthony (1981). Education, Society and Human Nature, London: RKP.
  21. Peters, R. S. (1966). Ethics and Education, London: Unwin.
  22. Peters, R. S. (ed.)(1967). The Concept of Education, London: RKP.
  23. Peters, R. S. & Hirst, Paul (1970). The Logic of Education, London: RKP.
  24. Peters, R. S. et al.(eds.) (1972). Educa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Reason, London: RKP.
  25. Peters, R. S. (ed.)(1973). The Philosophy of Education, Oxford: OUP.
  26. Scheffler, Israel (1960). The Language of Education, Illinois: C. C. Thomas.
  27. Warnock, Mary (1977). Schools of Thought, London: Faber.
  28. White, J. P. (1990). Education and the Good Life, London: Kogan Page.
  29. 孔子。《論語》,《中庸》
  30. 孟子。《孟子》
  31. 老子。《道德經》
  32. 莊子。《莊子》
  33. 墨子。《墨子》
  34. 韓非子。《韓非子》
  35. 荀子。《荀子》
  36. 戴經。《禮記》(《大學》)
  37. 朱熹。《近思錄》
  38. 王守仁。《傳習錄》
  39. 蔡元培。《蔡元培選集》,《蔡元培先生全集》
  40. 杜祖貽、劉述先編(1988)。《哲學.文化與教育》,香港: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41. 劉國強、李瑞全編(1996)。《道德與公民教育》,香港:香港中文大學香港教育研究所。
  42. 何秀煌(1992)。《人性.記號與文明語言.羅輯與記號世界》,台北:東大。
  43. 何秀煌(1997)。《傳統.現代與記號學語言、文化和理論的移植》,台北:東大。
  44. 何秀煌(1998)。《語言與人性記號人性論闡釋》,台北:台灣書店。
  45. 何秀煌(1998)。《從通識教育的觀點看文明教育和人性教育的反思》,台北:東大。
  46. 何秀煌(1999)。《記號意識與典範記號人生與記號人性》,台北:東大。

 


返回何教授主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