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方法策略的實用選擇。人類雖然面對廣闊無邊的開架體系,無法全盤而周到地構作理論體系。不過為了處理當前問題(人類眼光往往有限),需要合理地把記號體系"局部化",並且進一步甚至在局部體系中將原來各種關係值加以"客觀化"、"本質主義化"甚至"絕對化"。(在一個體系中加以"客觀化"並不表示該事情事物因此具有超體系的"客觀性"。)本來在學理上只具有關係值的事情事物,經過方法策略上的處理,變成在實用上具有自己體系內的絕對值。
(十四)第二次人性革命──21世紀的人性展望。人類跨入記號世界的門檻,開"意"闢"義"了幾千萬年,成就了各式各類的文化,開啟了形形色色的文明。比起我們開拓出來的意義空間的動態與勢能,我們的記號體系是否慢慢飽和阻塞?二十世紀的文化顯現重重困局,這是否構成人類文明之難關?恰好電腦(電算機)時代來臨,它如果不是人類科技理性和科技感性的絕筆,就是新興的更上一層的記號體系的開端。關鍵在於人性電腦化抑或電腦人性化。電腦人性之開拓完成(尤其是機械的人工語言及人工智能所帶來的人類記號體系的跳躍提升),將意味第二次的人性革命。我們將在二十一世紀拓展出新的理性和新的感性。今日的超自然可能是明日的"自然",今日的超感覺可能是明日的"感覺",今日的超理性可能是明日的"理性"。
(十五)哲學是人類記號活動和記號體系的一般方法原理論。哲學一向被人所肯定,但其功能到底如何卻永遠有爭論。引起無窮無盡的爭論的,其實是號稱哲學的個別體系,它只應是局部理論,不應給當成是普遍理論(雖然局部理論經常被某一時代所客觀化、普遍化與絕對化)。永遠不易被輕易否認和取代的是哲學的反思活動,以及它對人類一切的記號活動及其結果的檢討和評價。哲學檢討人類一切記號活動(包括哲學活動)及其所得成果所使用的方法。它是人類記號化的方法原理論。
(十六)人生意義與生命理想。積極的人生在於不斷成全人性,不斷推動脫離野性獸性,提升愛心慧情的人性演化。由於愛涵蘊割愛;克己不忍,強者甘於虛懷示弱是人性的基本道德。(人性演化之方向是,強者的道德就是弱者的福澤。)愛心之起可以遠溯第一次的人性革命,記號化起始濫觴之時。此一人性之"突然",在漫長歲月中經種種成理語言和塑情語言之陶冶鍛煉,成就多姿多彩的文明。遙望人性的第二次革命,人性的"應然"或可在21世紀之"願然"語言體系中得到躍進性之成就與發揚。生命的理想不在於世世代代同一步調的平面循環 "輪迴",而在於將它提高到一個不再是循環的新層次的起點,繼續人性的不停演化,開創文明的不斷無邊無限的前進。
進行中之主要研究計劃
1.「哲學記號學研究」
本研究已進行多年,旨在闡發「記號人性論」及「情理同源論」。已發表的著作除散見於學刊之論文外,包括下列著作:《人性.記號與文明》(1992)、《傳統.現代與記號學》、《語言與人性》(1998)以及《記號.意識與典範》(1999)。
今後的主要研究重點包括「人性的記號結構」以及「理性與感情的結構與相互關係」,試圖建構出比較圓融之「人性演化論」。
2.「現代漢語的邏輯研究」
本研究旨在探討現代漢語之記號結構——包括其語用規律、語意規律及語法規律。其中,第一步之現代漢語常用字彙研究業已完成,其中有關台灣、香港、中國大陸在60年代、80年代及90年代之字頻研究已經編輯成冊隨時可以刊行。
日後計劃以「空心詞」及「空心句」的概念,進行現代漢語之構詞造句研究,探討現代漢語之構詞造句規律。此一研究結果當可應用於日後中文辭書的編輯工作,以及漢語電腦語庫之建構形式的改進。最終將對中文寫作提出一套語用、語意及語法的工作典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