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雖然是一種人生,但它卻不是一種職業。因此選擇哲學的確選擇了一種人生,但卻沒有因而決定了任何一種職業。讀了哲學不一定成為哲學專技家,讀了哲學也不一定成為哲學教員;讀了哲學更不一定成為政治家、革命家、思想家或理論家。可是讀過了哲學──有了那份哲學的存心、牽掛和關懷之後──當知哲學的顧慮和計較,好好努力活成一個「人」,並且進而鼓勵別人好好活成一個「人」;努力去成全自己的人性,並且努力去成全別人的人性。
因此,我常常這樣作想:讀過哲學的人當和那些沒有哲學關懷的人絕然不同,大異其趣;否則我們怎能算是讀過哲學?試想:如果許多人只是在追求生理的滿足,我們也就跟著一心生理的貪婪,我們怎算讀過哲學?讀了哲學只知鑽營「歷史的聰明」,這怎能算是具有一份生命的顧慮?讀哲學不能發揚性靈的美好,這怎能算是有種價值的牽掛?讀了哲學不知展現智慧的光芒,這怎能算是有份存在的關懷?
然而哲學的關懷卻不能直接交遞,因此生命的哲學是不能教的。只有當我們有了優美的情懷,豐富的感受,深刻的思想,絕妙的意境之後,我們的哲學關懷才能自然流露,它感染了別人的生命,引起他人的共鳴和交響。
一九七七年三月二十七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