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甲骨部件分析
部件: 元 (主部件) 共 3 字 | 主部件 | 包括子部件 |
漢字 | 部件 | 甲骨 | 形義通解 | |||
---|---|---|---|---|---|---|
元 | 甲金文象人頭的圓點或方框或簡省為一橫,古文字往往在一橫上再加一短橫為飾筆,發展為小篆、楷書的「元」。「元」、「兀」是一字之分化(林義光),參見「兀」。 有學者認為「元」上的兩橫是古「上」字,「上」與「人」合起來會人之上的腦袋之意(徐中舒),按「元」字最象形的字形上部只有圓點,沒有兩橫,故此說所據並非「元」字的初形。 甲骨文表示起始、首次,《合集》23390:「元卜」,即第一次占卜。又用作地名。 金文表示第一、開始,師酉簋:「元年」,即君主在位的第一年。又表示大,番生簋蓋:「元德」,即大德。《國語.吳語》:「敢忘天王之大德。」王孫鐘:「元鳴」,指鐘聲大鳴。又表示排行第一,晉公盆:「元女」,即長女。叔尸鐘:「乍(作)福元孫」,即造福長孫。多友鼎:「元士」,即「上士」,級別介乎大夫與下士之間。又由第一、首次引申有專門、專用之意,吳王夫差劍:「攻吳王夫差自乍(作)其元用」,表示吳王夫差鑄造給自己專用的劍(王文耀)。 甲金文「元」未見用作本義,但是其本義保留在文獻中,如《左傳.僖公三十三年》:「狄人歸其元」,表示狄人歸還他的頭。《孟子.滕文公下》:「勇士不忘喪其元」,表示勇士不會忘記喪失頭顱的時候。 《說文》:「元,始也。从一从兀。」段玉裁改為「从一,兀聲」。 「始」是「元」的引伸義,今天「元首」表示一國之首,也是從「元」表示頭的本義引申而來。 另參「頁」、「首」。 | |||||
朊 |
| 甲骨文從「肉」,「元」聲。疑「朊」的本義是胃,是「脘」的異體字,《集韻.緩韻》:「脘,《說文》:『胃府也』。或省。」 甲骨文用作職官名(姚孝遂),《合集》:「多朊臣」。 | ||||
冠 |
| 「冠」的本義是帽子,形狀象帽子的東西也稱「冠」,如雞冠、花冠、樹冠。戴帽子也稱「冠」。古時男子二十歲舉行冠禮,加冠是已成年的象徵。帽子覆蓋頭部,故「冠」又有覆蓋的意思,《文選.張衡〈東京賦〉》「冠南山」,薛綜注:「冠,覆也。」帽子戴在頭上,故「冠」又有高出之意,「冠軍」最初是指超越諸軍之上,後泛稱得第一者。《漢書.項籍傳》:「號卿子冠軍」,顏師古注:「冠軍,言其在諸軍之上。」 甲骨文用作人名,《合集》6947正:「令冠往洗。」表示命令冠前往洗。戰國竹簡用作本義,《郭店楚簡.唐虞之道》簡25-26:「古者聖人廿而冠」。 戰國秦簡「冠」字寫作「寇」,《睡虎地秦簡.日書乙種》簡189:「甲乙夢被黑裘衣寇〈冠〉」。「寇」應是「冠」的誤字,表示帽子。 《說文》:「冠,絭也。所以絭髮,弁冕之總名也。从冂从元,元亦聲。冠有法制,从寸。」段玉裁《說文解字注》:「冠以約束髮,故曰絭髮,引伸為凡覆蓋之偁。」徐鍇《說文解字繫傳》:「冠,取其在首,故從元,故謂冠為元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