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甲骨部件分析

部件: 單 (主部件) 共 4 字

主部件 | 包括子部件
上一頁 | 下一頁1 - 4
漢字部件甲骨形義通解
」從「」,「」聲,本義是祈求幸福和保佑。
《說文》:「祈,求福也。从示,斤聲。」甲骨文從「」從「」,或從「」,構形初義不明。「」是戰爭或狩獵的器具,「」是「」的初文,孫海波謂︰「從㫃從單,蓋戰時禱於軍旗之下。」乃臆測之辭。甲骨文用為地名。金文「」用「𣄨」(「」之異體)字表示,從「」從「」從「」,表示祈求。參見「」。
甲金文象在樹枝上捆上石頭,是一種原始的武器。本義是一種用於打獵或作戰的武器。
甲金文象在樹枝上綁上石刀(伍仕謙),是一種武器,用於打獵或戰爭。中間的田形可能象在柄部纏繞的繩索,以便投擲後收回(劉興隆),也有可能象綁着的石頭(谷衍奎)。從「」為聲符兼義符的字與狩獵或戰爭有關。如「」表示戰爭,「」表示彈弓,「」表示竭盡,「殫殘」指毁滅。「」表示一個,可能是假借義。
甲骨文用作族氏名、地名,如「東單」、「南單」、「西單」、「北單」是一些王族的氏族;如作為地名來說,就是一些王族的居住地(俞偉超)。金文用作國名,國姓是姬,其後以國名為姓氏,單伯鬲:「單伯(伯)邍父乍(作)中(仲)姞尊鬲。」「單伯」是單國君主,爵位是伯,「邍父」是單伯的名字,「」是炊器,又是盛食物的器皿,全句意謂單伯邍父為仲姞鑄造了鬲。
戰國竹簡下加「」旁為飾筆作「」(即「」字所從),通假為「」,表示畏懼,《郭店簡.六德》簡16:「句(苟)淒(濟)夫人之善也,勞丌(其)股肱之力弗敢嘼(憚)也,危丌(其)死弗敢愛也,胃(謂)之[臣]。」「股肱」是大腿和胳膊,多用來比喻輔佐之臣,意謂如果能夠增益人之善德,勞役其手足之力也不怕,危及生命也不吝惜,這就叫臣。又通假為「」,用作地名,《睡虎地秦簡.編年記》簡50壹:「攻邯單(鄲)。」「邯鄲」是古地名,即今河北省邯鄲市,春秋時是衛地,後屬晉。又通假為「」,表示打仗,《睡虎地秦簡.日書乙種》簡62:「利單(戰)伐。」
漢帛書用作地名,《馬王堆.戰國縱橫家書》第296行:「粱(梁)王在單父,以萬丈之城,百萬之守。」「單父」是春秋魯國邑名,故址在今山東省單縣南。又通假為「」,《馬王堆.老子乙本卷前古佚書》第140行:「單(戰)朕(勝)於外,福生於內。」意謂在外打勝仗,國內便有福祥。《馬王堆.老子乙本》第207行:「夫茲(慈),以單(戰)則朕(勝),以守則固。」表示慈愛之德,施於戰爭,則會勝利,施於防守,則會穩固。
《說文》:「單,大也。从吅、𠦆,吅亦聲。闕。」段玉裁注:「當爲『大言也』,淺人刪『言』字。如『誣,加言也』,淺人亦刪『言』字。《爾雅》、《廣雅》說『大』皆無『單』,引伸爲『雙』之反對。」
甲金文「」從「」從「」,「」象狩獵工具,表示帶着獵狗和工具去狩獵。本義概是狩獵。
甲金文「」從「」從「」,「」象狩獵工具,表示帶着獵狗和工具去狩獵。本義概是狩獵。「」本來表示狩獵,後來因為「」字用來表示禽獸這一引申義,故另造「」字來表示狩獵這種動作。
獸字的甲骨文以及較早期的金文構形相同,均從「」從「」,甲骨文或不從「」而從「」。郭沬若以為「」是狩獵之「」的初文,因為獸字從單從犬,兩者「均狩獵時所必用之物。」楊樹達亦認為「」本狩獵禽類之活動之稱,從犬者,獵必以犬為嚮導,故「」字亦從犬。「引申為所獵之禽之稱,動字引申為名字,此在文字中為數見不鮮之事矣。」金文後來增「」,篆文承之。參見「」。
甲金文用作本義,表示田獵,宰甫卣:「王來獸,自豆彔(麓)」。金文又用作人名。
《說文》:「獸,守備者。从嘼从犬。」
」象某類水中動物之形。祁慶富認為是揚子鰐。
甲金文從◎,「」聲,◎象某類水中動物之形。祁慶富認為是揚子鱷。《說文》:「鼉,水蟲,似蜥易,長大。从黽,單聲。」「水蟲」指水中的動物。從甲骨字形可見其鱗甲與四足之形,但由於「」、「」、「」之類象形文字頗多,皆形近而難以區別,故以聲符「」作為區別。
」字甲骨文疑取其本義而用為動詞,即用鼉的意思(徐中舒)。如《合集》6163反:「不鼉」,意指不用鼉這種動物。另亦可用作地名,如《合集》38306:「才(在)鼉貞。」指在鼉地貞卜。
古人多用鼉皮製鼓,故金文中有「鼉鼓」一詞,以表示用揚子鰐魚皮製的鼓。如春秋郘鐘有「鼉鼓」一詞,《詩經.大雅.靈臺》:「鼉鼓逢逢」。此可與河南安陽殷墟侯家莊1217號大墓出土的鰐皮鼓實物互相參證。典籍所見「」字或寫作從「」從「」的「」字,《大戴禮記.夏小正》:「二月,剝鱓以為鼓也。」
徐珂《清稗類鈔‧動物‧鼍》:「鼉,與鱷鱼為近屬,俗稱鼉龍,又曰豬婆龍。長二丈餘,四足,背尾鳞甲,俱似鱷魚,惟後足僅具半蹼。生於江湖,我國之特產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