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 |
|
|
小篆 | 金文 | (部件樹) | 甲骨 | (部件樹) | 簡帛文字 | 其他 | ||||||||||||||||||||
---|---|---|---|---|---|---|---|---|---|---|---|---|---|---|---|---|---|---|---|---|---|---|---|---|---|---|
|
|
|
《說文》 | 解釋 | 部居 | 相關異體 |
---|---|---|---|
台 | 說也。从口,㠯聲。〔與之切〕 (32 / 26) | 口 |
《廣韻》 | 頁碼 | 反切 | 註解 | 中 古 音 |
聲母 | 清濁 | 部位 | 聲調 | 韻攝 | 韻目 | 開合 | 等第 |
---|---|---|---|---|---|---|---|---|---|---|---|---|
台 | 59 | 與之 |
![]() |
以 | 次濁 | 喉 | 平 | 止 | 之/之 | 開 | 三 | |
台 | 100 | 土來 |
![]() |
透 | 次清 | 舌 | 平 | 蟹 | 咍/咍 | 開 | 一 |
形義通解 |
---|
略說: 金文從「口」,「㠯」聲,「台」與「㠯」(「以」)音義同,故陳夢家曰:「『台』者『以』之孳乳字也,東周金文始增口為台。」金文用作虛詞。 66 字 詳解: 金文從「口」,「㠯」聲,「台」與「㠯」(「以」)音義同,故陳夢家曰:「『台』者『以』之孳乳字也,東周金文始增口為台。」 金文表示用以,王孫鐘:「用匽台(以)喜」。參見「以」。 金文「台」字與後世「臺」字的簡體無關,是同形字。 「台」字始見於春秋金文,金文中「台」的用法與「以」相同,「台」之口形戰國時訛變與「心」形近。 《說文》以「台」為「怡」之本字,釋「台」之本義為怡悅。《說文》:「台,說也。从口㠯聲。」段玉裁注:「台說者,今之怡悅字。」 221 字 相關漢字: 口,㠯,以,臺,心,怡 |
粵語音節 | & 根據 | 同音字 | 詞例(解釋) / 備註 | |||
---|---|---|---|---|---|---|
![]() |
黃p22 | 周p20 | ||||
李p75 | 何p158 | |||||
HKLS | 人文 | 同聲同韻 | 同韻同調 | 同聲同調 | 古人自稱之詞;疑問詞;姓氏 | |
![]() |
黃p37 | 周p20 | ||||
李p75 | 何p265 | |||||
HKLS | 人文 | 同聲同韻 | 同韻同調 | 同聲同調 | 同「臺」字 |
其他方言讀音 | |
---|---|
本字庫於「台」字下錄有8個方言點的讀音 | 詳細資料 |
成語彙輯 | ||
---|---|---|
黃髮台背, 台背黃髮, 天台重訪, 重到天台, 重訪天台… | (5/16) | 詳細資料 |
配搭點: |
---|
電, 斷, 罘, 甫, 鏡, 酐, 崮, 櫃, 崁, 蚵, 瀛, 陽, 垮, 擂, 亭, 站, 燭, 町, 萣, 鯓 |
詞類 | 英文意義 |
---|---|
n. | terrace; raised platform, stage; stand, support; table, desk; broadcasting station |
v. | to like, to take pleasure in, to regard with favour (arch.) |
瀏覽次數: 524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