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捕 | 
 
 | ||
| UTF-8 | E6 8D 95 | 
|---|---|
| 大五碼 | AEB7 | 
| 倉頡碼 | 手戈十月 | 
| Matthews | 5370 | 
| 漢語大字典 | (一版)1878;(二版)1987 | 
| 康熙字典 | 362 | 
| Unicode | U+6355 | |
|---|---|---|
| GB2312 | 1822 | |
| 四角號碼 | 5302.7 | |
| 頻序 A/B | 1152 | 1335 | 
| 頻次 A/B | 1461 | 437 | 
| 普通話 | b   | |
| 小篆 | ||
|---|---|---|
| 
 | 
| 簡帛文字 | |||||||||||||||||||||
|---|---|---|---|---|---|---|---|---|---|---|---|---|---|---|---|---|---|---|---|---|---|
| 
 
 | 
| 其他 | |||||
|---|---|---|---|---|---|
| 
 
 | 
| 《說文》 | 解釋 | 部居 | 相關異體 | 
|---|---|---|---|
| 捕 | 取也。从手,甫聲。〔薄故切〕 (257 / 257) | 手 | 
| 形義通解 | 
|---|
|  略說: 從「手」,「甫」聲。本義是捉拿。 16 字 詳解: 從「手」,「甫」聲。本義是捉拿。《說文》:「捕,取也。从手,甫聲。」如《山海經.海外南經》:「長臂國在其東,捕魚水中,兩手各操一魚。」《淮南子.人間》:「陽虎為亂於魯,魯君令人閉城門而捕之,得者有重賞,失者有重罪。」「捕」的對象多是動物,後亦引申表示逮捕人,如《管子.問第》:「所捕盜賊,除人害者幾何矣?」《睡虎地秦簡.法律答問》第137:「今甲捕得其八人,問甲當購幾可(何)?」意謂甲逮捕了其中八人,問甲應奬賞多少。 「捕」引申表示古代衙門負責緝捕的差役。如南宋岳珂《桯史.九江二盜》:「一日,起觀扃鑰有異,發笈空焉。亟集里正視驗跡,捕四出,杳莫知所從。」清代龍啟瑞〈何雨人家傳〉:「方君與蔣君主其鄉團時,立伍伯,設名捕,鉤致匪人不少恕。」 「捕」亦表示追尋。如《周髀算經.卷上》:「候勾六尺,即取竹,空徑一寸,長八尺,捕影而視之,空正掩日,而日應空之孔。」趙爽注:「捕,猶索也。」 《漢書.郊祀志》:「聽其言,洋洋滿耳,若將可遇;求之,盪盪如係風捕景,終不可得。」「景」即「影」。後以「繫風捕影」、「捕風捉影」等比喻虛幻無實或無根據地臆測。如《朱子語類.卷六九》:「若有一豪之不實,如捕風捉影,更無下功處,德何由進?」 511 字 相關漢字: 手,甫,景,影 | 
| 其他方言讀音 | |
|---|---|
| 本字庫於「捕」字下錄有19個方言點的讀音 | 詳細資料 | 
| 成語彙輯 | ||
|---|---|---|
| 捕風捉影, 繫風捕影, 望風捕影, 捉影捕風, 捕影繫風… | (5/34) | 詳細資料 | 
| 配搭點: | 
|---|
| 緝, 巡, 逮, 拘, 拒, 鄂, 搜, 頭, 螳, 獲, 追, 跡 | 
| 詞類 | 英文意義 | 
|---|---|
| v. | seize; apprehend; catch; arrest | 
| 瀏覽次數: 609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