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豁 |
|
|
小篆 | 金文 | (部件樹) | 甲骨 | (部件樹) | 簡帛文字 | 其他 | ||
---|---|---|---|---|---|---|---|---|
|
《說文》 | 解釋 | 部居 | 相關異體 |
---|---|---|---|
𧯆 | 通谷也。从谷,害聲。〔呼括切〕 (240 / 240) | 谷 | 豁 |
《廣韻》 | 頁碼 | 反切 | 註解 | 中 古 音 |
聲母 | 清濁 | 部位 | 聲調 | 韻攝 | 韻目 | 開合 | 等第 |
---|---|---|---|---|---|---|---|---|---|---|---|---|
豁 | 486 | 呼括 |
![]() |
曉 | 全清 | 喉 | 入 | 山 | 桓/末 | 合 | 一 |
形義通解 |
---|
略說: 從「谷」,「害」聲,本義為通暢的山谷。 19 字 詳解: 從「谷」,「害」聲,本義為通暢的山谷。《說文》:「通谷也。从谷,害聲。」 「豁」可表示開闊、寬敞。《漢書‧揚雄傳上》:「灑沈菑於豁瀆兮,播九河於東瀕。」顏師古注:「豁,開也。」 「豁」也表示豁達、大度。《文選‧潘岳〈西征賦〉》:「胸中豁其洞開,群善湊而必舉。」 「豁」還表示空虛。《文選‧張衡〈西京賦〉》:「何工巧之瑰瑋,交綺豁以疏寮。」李善注引《廣雅》:「豁,空也。」 「豁」亦表示深邃貌。《文選‧張衡〈西京賦〉》:「馺娑駘盪,燾奡桔桀;枍詣承光,睽罛庨豁。」 「豁」也指消散。晉郭璞〈江賦〉:「集若霞布,散若雲豁。」 「豁」亦指疏通。《敦煌變文集‧維摩詰經講經文》:「善豁三乘理,能開六度關。」 「豁」還表示排遣、發泄。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雅量》:「於是豁情散哀,顏色自若。」 「豁」也表示舒展。唐杜甫〈自京赴奉先詠懷五百字〉:「許身一何愚,竊比稷與契……蓋棺事則已,此志常覬豁。」 「豁」還指豁免。宋劉宰〈謝趙使君豁租〉:「長榜朱書又墨書,使君頒令豁逃租。」 「豁」亦能表示轉瞬,形容很快。《京本通俗小說‧錯斬崔寧》:「門兒拽上不關,那賊略推一推,豁地開了。」 490 字 相關漢字: 谷,害 |
粵語音節 | & 根據 | 同音字 | 詞例(解釋) / 備註 | |||
---|---|---|---|---|---|---|
![]() |
黃p49 | 周p166 | ||||
李p250 | 何p356 | |||||
HKLS | 人文 | 同聲同韻 | 同韻同調 | 同聲同調 | ||
![]() |
黃 | 周 | ||||
李p250 | 何 | |||||
HKLS | 人文 | 同聲同韻 | 同韻同調 | 同聲同調 | 同「划」字 |
其他方言讀音 | |
---|---|
本字庫於「豁」字下錄有16個方言點的讀音 | 詳細資料 |
成語彙輯 | ||
---|---|---|
豁然貫通, 豁然開朗, 頭童齒豁, 豁達大度, 爽心豁目… | (5/44) | 詳細資料 |
配搭點: |
---|
哆, 覬, 閜, 庨 |
詞類 | 英文意義 |
---|---|
adj. | clear, open, open-minded; in a twinkle, in a flash |
n. | open valley |
v. | slit, break, crack; give up, sacrifice; remit, exempt; divert oneself from; dredge |
瀏覽次數: 327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