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2
13
(17)
異讀字
繁簡對應
   
UTF-8 E9 81 BD
大五碼 C1D8 
倉頡碼 卜卜心人 
Matthews 1565 
漢語大字典 (一版)3887;(二版)4145  
康熙字典 1194 
Unicode U+907D
GB2312 6965 
四角號碼 3130.3 
頻序 A/B 3839  3664 
頻次 A/B 44  17 
普通話 j  q    
小篆
字例: 1/1
金文
字例: 6/45
(部件樹)
甲骨
(部件樹)
簡帛文字
字例: 2/2
其他
《說文》 解釋 部居 相關異體
傳也。一曰:窘也。从辵,豦聲。〔其倨切〕 (42 / 36)
《廣韻》 頁碼 反切 註解
362 其據


聲母 清濁 部位 聲調 韻攝 韻目 開合 等第
全濁 /
形義通解
 略說: 金文從「」或從「」,「」聲,篆文從「」,「」聲,本義為急速的驛車。
38 字

 詳解: 金文從「」或從「」,「」聲,篆文從「」,「」聲,本義為急速的驛車。《說文》:「遽,傳也。一曰:窘也。从辵,豦聲。」段玉裁注:「遽,傳也。《釋言》:『馹,遽:傳也。』孫炎曰:『傳,車驛馬也。』《左傳.僖卅三年》:『使遽吿於鄭』,『遽興姜戎』,昭二年『乘遽而至』。傳,中戀反。一曰,窘也。窘迫也。从辵,豦聲。」

  金文用法有三,一為傳車、驛車,如洹子孟姜壺:「遽載句宗伯」;二為氏族名,如遽從鼎:「遽從」;三為人名,如師遽方彝:「師遽」。

  在金文中,「」又通作「」,表示剛強,如史牆盤:「乙公遽爽」,典籍作「競爽」,表示剛強爽明之意。

  古書用作本義,如《周禮.秋官.行夫》:「掌邦國傳遽之小事」;也用作急速,如《國語.晉語四》:「公遽見之」;還用作匆忙,如《晏子春秋.內篇諫上》:「夫子何所遽?」

  古書亦有「」通作「」,如《楚辭.大招》:「萬物遽只」,王逸注:「遽,猶競也」,全句意謂萬物競生而起;也有「」通作「」,《說文》:「勞,劇也。」如《淮南子.詮言》:「神勞於謀,智遽於事」,全句意謂為計謀而勞損精神,為事務而勞損智力。
476 字


相關漢字: ,,,,
粵語音節 & 根據 同音字 詞例(解釋) / 備註

p335
HKLS 人文 同聲同韻 同韻同調 同聲同調 「遽」的異讀字

p40 p178
遽然,遽色,急遽,遽爾,遽惶,遽戚,遽惕
p335 p295
HKLS 人文 同聲同韻 同韻同調 同聲同調
其他方言讀音
本字庫於「」字下錄有6個方言點的讀音 詳細資料
成語彙輯
疾言色, 不可數, 暴言色, 疾聲色, 召玉樓… (5/15) 詳細資料
配搭點:
詞類 英文意義
adj. frightened; hurried; quick, fast;
adv. suddenly, unexpectedly, abruptly, at once
瀏覽次數: 11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