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闚 |
|
|
小篆 | 金文 | (部件樹) | 甲骨 | (部件樹) | 簡帛文字 | 其他 | |||||
---|---|---|---|---|---|---|---|---|---|---|---|
|
|
《說文》 | 解釋 | 部居 | 相關異體 |
---|---|---|---|
闚 | 閃也。从門,規聲。〔去隓切〕 (249 / 249) | 門 |
《廣韻》 | 頁碼 | 反切 | 註解 | 中 古 音 |
聲母 | 清濁 | 部位 | 聲調 | 韻攝 | 韻目 | 開合 | 等第 |
---|---|---|---|---|---|---|---|---|---|---|---|---|
闚 | 43 | 去隨 |
![]() |
溪 | 次清 | 牙 | 平 | 止 | 支/支 | 合 | 三 |
形義通解 |
---|
略說: 從「門」,「規」聲。本義是從門中偷看。 19 字 詳解: 從「門」,「規」聲。本義是從門中偷看。《韓非子.喻老》「不闚於牖」,王先慎集解:「門中竊視曰闚。」《史記.管晏列傳》:「晏子為齊相,出,其御之妻從門閒而闚其夫。」引申為偷看、窺視,如《易.豐》:「闚其戶,闃其無人。」《漢書.匈奴傳上》:「漢使王烏等闚匈奴。」 《說文》:「闚,閃也。从門規聲。」段注:「此與窺義別。」「闚」和「窺」的本義雖然不同,但兩者皆引申為暗中偷看、窺視的意思,古書中經常通用。王筠《說文句讀》:「闚,與窺同。」如《禮記.禮運》「皆可俯而窺也」,陸德明釋文:「窺,本又作闚。」參見「窺」。 254 字 相關漢字: 門,規,窺 |
粵語音節 | & 根據 | 同音字 | 詞例(解釋) / 備註 | |||
---|---|---|---|---|---|---|
![]() |
黃p9 | 周p188 | ||||
李p299 | 何p64 | |||||
HKLS | 人文 | 同聲同韻 | 同韻同調 | 同聲同調 | 從門中偷看 |
瀏覽次數: 117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