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頓 |
|
|
小篆 | 金文 | (部件樹) | 甲骨 | (部件樹) | 簡帛文字 | 其他 | |||||||||
---|---|---|---|---|---|---|---|---|---|---|---|---|---|---|---|
|
|
|
《說文》 | 解釋 | 部居 | 相關異體 |
---|---|---|---|
頓 | 下首也。从頁,屯聲。〔都困切〕 (183 / 180) | 頁 |
《廣韻》 | 頁碼 | 反切 | 註解 | 中 古 音 |
聲母 | 清濁 | 部位 | 聲調 | 韻攝 | 韻目 | 開合 | 等第 |
---|---|---|---|---|---|---|---|---|---|---|---|---|
頓 | 399 | 都困 |
![]() |
端 | 全清 | 舌 | 去 | 臻 | 魂/慁 | 合 | 一 |
形義通解 |
---|
略說: 從「頁」,「屯」聲,本義為以首叩地。 18 字 詳解: 從「頁」,「屯」聲,本義為以首叩地。《說文》:「下首也。从頁,屯聲。」《周禮‧春官‧大祝》:「一曰稽首,二曰頓首。」 「頓」可表示以足跺地。南朝宋鮑照〈舞鶴賦〉:「引員亢之纖婉,頓脩趾之洪姱。」 「頓」也可表示叩擊、敲打。晉王嘉《拾遺記‧魏》:「時南越獻白象子在帝前,彰(曹彰)手頓其鼻,象伏不動。」 「頓」還表示頓仆、跌倒。漢陸賈《新語‧資質》:「仆於嵬崔之山,頓於窅冥之溪。」 「頓」亦表示毀壞、敗落。《國語‧周語上》:「其無及廢先王之訓而王幾頓乎?」韋昭注:「頓,敗也。」 「頓」還可表示撤除、捨棄。《文選‧曹植〈七啟〉》:「於是駴鍾鳴鼓,收旌弛旆,頓綱縱網,罷獠回邁。」李善注:「頓,猶捨也。」 「頓」也指抖動、振動。晉陸機〈應嘉賦〉:「仰群軌以遙企,頓駿羽以婆娑。」 「頓」還指整頓、頓而使齊。《後漢書‧馬融傳》:「然後舉天網,頓八紘,揫歛九藪之動物,繯橐四野之飛征。」 停頓、停止也用「頓」表示。《文選‧傅毅〈舞賦〉》:「擊不致筴,蹈不頓趾。」李善注:「蹈鼓而足趾不頓,言輕且疾也。」 「頓」還表示宿食之所、館舍。《宋書‧鮮卑吐谷渾傳》:「於是擁馬西行,日移一頓,頓八十里。」 「頓」亦表示同時、一下子。晉張華《博物志》卷十:「人以冷水自漬至膝,可頓啖數十枚瓜。」 「頓」還用作量詞,表示次數。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任誕》:「聞卿祠,欲乞一頓食耳。」 586 字 相關漢字: 頁,屯 |
粵語音節 | & 根據 | 同音字 | 詞例(解釋) / 備註 | |||
---|---|---|---|---|---|---|
![]() |
黃p42 | 周p196 | ||||
李p34 | 何p305 | |||||
HKLS | 人文 | 同聲同韻 | 同韻同調 | 同聲同調 | ||
![]() |
黃p49 | 周p196 | ||||
李p34 | 何 | |||||
HKLS | 人文 | 同聲同韻 | 同韻同調 | 同聲同調 |
其他方言讀音 | |
---|---|
本字庫於「頓」字下錄有20個方言點的讀音 | 詳細資料 |
成語彙輯 | ||
---|---|---|
抑揚頓挫, 捶胸頓足, 茅塞頓開, 頓開茅塞, 鞍馬勞頓… | (5/60) | 詳細資料 |
配搭點: |
---|
轡, 簸, 捶, 挫, 仆, 抑, 困, 卯, 冒, 塞, 萎, 舟, 整 |
詞類 | 英文意義 |
---|---|
adv. | suddenly; immediately |
n. | a time; a turn; rest in music; a meal |
v. | bow the head; stamp the foot; put in order, arrange, settle; prepare; pause; cease; injure; lose; discard |
瀏覽次數: 225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