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金文部件分析
部件: 夫 (主部件) 共 3 字 | 主部件 | 包括子部件 |
漢字 | 部件 | 金文 | 形義通解 | ||||||||
---|---|---|---|---|---|---|---|---|---|---|---|
夫 | 根據《說文》:「夫, 丈夫也。从大,一以象簪也。周制以八寸爲尺,十尺爲丈。人長八尺,故曰丈夫。凡夫之屬皆从夫。」 從字形上看,「夫」字甲骨及金文的確是從大從一,雖然今天不少學者都認為大上一劃,只是一飾筆,並沒有特別意義。但從認知角度看,把「大」上面的「一」了解為髮簪,應仍可視作一可能和合理的解釋。查古代的男性,童子披髮,成人則以簪束髮,這一點與《說文》指「夫」是昂藏丈夫相合。因此,「夫」的本義是成年男子。所謂「匹夫」、「獨夫」中的「夫」均帶有此義。由於成年男子多會娶妻,故「夫」後又引申為「丈夫」、「夫妻」的「夫」;此外,「夫」又可借為虛詞用。 | ||||||||||
伕 | 以「伕」字解作服勞役之人多見於近代文學。沈從文《從文自傳.辰州》:「為了逃避這些人的注意,我就同幾個差弁模樣的年輕人,跟在一夥腳伕後面走去。」「差弁模樣」即軍人的模樣。茅盾 《夏夜一點鐘》:「每次臨時拉伕吧,每次得略施外交手腕,幾乎連她也會感到兜不轉身。」「兜不轉身」即無法應付;「拉伕」即是強逼人做某事。粵語仍有「臨時拉伕」這個說法。 金文文辭殘缺,用意不明。新蔡楚簡有從「人」從「夫」的字形,但字下有合文符號,故當釋為「夫人」二字。漢印用作姓氏,《漢印文字徵》:「伕憲私印」。 通作「夫」,意指「丈夫」。《改併四聲篇.人部》引《川篇》:「伕,女夫婿也。」 | ||||||||||
逋 |
| 古書中「逋」表示逃亡,特指上古的奴隸或農奴的逃亡。《書.牧誓》:「惟四方之多罪逋逃」,「逋逃」指逃亡的奴隸、罪犯。 甲骨文用作貞人名,《合集》35402:「逋貞」,意謂名叫逋的貞人占卜。 金文也用作人名,逋乍父乙觶:「逋乍(作)父乙」,意謂逋為父乙(鑄造了這件觶)。 戰國竹簡借「肤」來表示「逋」,《上博竹書三.周易》簡4-5:「歸肤(逋)丌(其)邑人三四戶,亡(無)眚。」意謂回來以後讓同鄉的三四戶人家逃走,不會遭禍。 漢帛書通假為「敷」,表示塗抹,《馬王堆帛書.五十二病方》第454-455行:「以豬織(膱)膏和,傅(敷)之。有去者,輒逋(敷)之,勿洒。」意謂混和豬油膏,塗抹(患處),如果藥物脫落,再塗抹它,不要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