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
15
(18)
單讀音字
繁簡對應
   
UTF-8 E5 9A 9A
大五碼 EFBD 
倉頡碼 口口尸中口 
Matthews 7443 
漢語大字典 (一版)0699;(二版)754  
康熙字典 140 
Unicode U+569A
GB2312  
四角號碼 6666.1 
頻序 A/B 5128  5422 
頻次 A/B 10  -- 
普通話 yn    
小篆
字例: 1/1
金文
(部件樹)
甲骨
字例: 1/2
(部件樹)
簡帛文字
其他
字例: 7/7
《說文》 解釋 部居 相關異體
語聲也。从㗊,臣聲。〔語巾切〕𡓶,古文嚚。 (49 / 44) 𡂨 𡓶 𡅚
《廣韻》 頁碼 反切 註解
105 語巾


聲母 清濁 部位 聲調 韻攝 韻目 開合 等第
次濁 /
形義通解
 略說: 甲骨文從「」從五個方形,「」是聲符,方形是「」的草率寫法,本義疑為眾口喧嘩,即眾人說話的聲音。
50 字

 詳解: 甲骨文從五個方形,從「」為聲符,古文字方形有時寫得潦草,會與「」形相混,本義疑為眾口喧嘩,即眾人說話的聲音。商承祚《殷虛文字類編》:「象眾口之嘵嘵」。《說文》:「嚚(𡂨),語聲也。从㗊,臣聲。𡓶,古文嚚。」古文另加「𡈼」。小篆從四「」,隸變後楷書分別寫作「」與「𡅚」。

  後來又表示愚頑,《廣雅.釋詁一》:「嚚,愚也。」《書.堯典》:「父頑,母嚚」。賈誼《新書.道術》:「親愛利子謂之慈,反慈為嚚。」意謂親近喜愛子女,並做對他們有利的事,叫做慈愛,跟慈愛相反,叫做凶頑(參于智榮)。

  又表示姦詐、偽詐,《左傳.僖公二十四年》:「心不則德義之經爲頑,口不道忠信之言為嚚。」意謂心裏不學德義的準則是固陋,嘴裏不說忠信的話是姦詐(參沈玉成)。《國語.晉語四》:「嚚瘖不可使言,聾聵不可使聽,童昏不可使謀。」韋昭注:「口不道忠信之言為嚚。瘖,不能言者。」全句意謂不能派使姦詐的人和啞巴說話,不能差遣聾子聆聽,不能讓蒙昧無知的人出謀獻策。段玉裁《說文解字注》:「《左傳》曰:『口不道忠信之言爲嚚。』引伸之義也。」

  甲骨文辭殘,意義不詳,見《合集》18650。
481 字


相關漢字: ,,𡈼,𡅚
粵語音節 & 根據 同音字 詞例(解釋) / 備註

p15 p28
嚚猾,嚚闇,嚚訟,嚚瘖,嚚悍,嚚澆,嚚威,頑嚚,頑父嚚母
p132 p109
HKLS 人文 同聲同韻 同韻同調 同聲同調
成語彙輯
頑父 (1/1) 詳細資料
配搭點:
詞類 英文意義
adj. ruthless, ignorant and thickheaded; fraudulent and crafty, insincere; stupid and dominant
瀏覽次數: 4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