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夢 |
|
|
小篆 | 金文 | (部件樹) | 甲骨 | (部件樹) | 簡帛文字 | 其他 | |||||||||||||||||||||||||||||||||||||||
---|---|---|---|---|---|---|---|---|---|---|---|---|---|---|---|---|---|---|---|---|---|---|---|---|---|---|---|---|---|---|---|---|---|---|---|---|---|---|---|---|---|---|---|---|---|
|
|
|
|
|
《說文》 | 解釋 | 部居 | 相關異體 |
---|---|---|---|
夢 | 不明也。从夕,瞢省聲。〔莫忠切,又亡貢切〕 (142 / 138) | 夕 |
《廣韻》 | 頁碼 | 反切 | 註解 | 中 古 音 |
聲母 | 清濁 | 部位 | 聲調 | 韻攝 | 韻目 | 開合 | 等第 |
---|---|---|---|---|---|---|---|---|---|---|---|---|
夢 | 26 | 莫中 |
![]() |
明 | 次濁 | 唇 | 平 | 通 | 東/東 | 合 | 三 | |
夢 | 343 | 莫鳳 |
![]() |
明 | 次濁 | 唇 | 去 | 通 | 東/送 | 合 | 三 |
形義通解 |
---|
略說: 甲骨文從「爿」從「◎」,「◎」亦聲。「◎」是「㝱」的初文,象人在做夢時手、眼睛、眉毛等有所動作。(謝明文)本義是做夢。 59 字 詳解: 甲骨文從「爿」從「◎」,「◎」亦聲。「◎」是「㝱」的初文,象人在做夢時手、眼睛、眉毛等有所動作。(謝明文)本義是做夢。如《合集》272正:「鼎(貞):王夢,隹(唯)𡆥(憂)。」又如《合集》10408正:「戊午卜,𡧊(賓)鼎(貞):王夢隹(唯)我匕(妣)。 」意謂王夢見死去的母親。 金文從「◎」從「夕」。從「夕」表示做夢多是在晚上。金文用為人名,如吳王壽夢之子劍,「姑發難壽夢」是器主之父,「姑發」為氏,「難壽夢」為名,即古書中的吳王壽夢。(曹錦炎)如《左傳.襄公十年》:「十年春,會于柤,會吳子壽夢也。」 戰國文字「夢」上部的「◎」和「蔑」所從的偏旁有混同的情況。《說文》分為「㝱」和「夢」兩個字。「㝱」是在甲骨文的基礎上加上「宀」旁。許慎以為「㝱」字從「疒」,其實本應作「爿」。(裘錫圭)《說文》「㝱」的篆形在「夢」上多了一橫筆。《說文》:「㝱,寐而有覺也。从宀从疒,夢聲。」而《說文》的「夢」字則是把意符「爿」換為「夕」。《說文》:「夢,不明也。从夕,瞢省聲。」「㝱」和「夢」是一字的異體。(謝明文) 古書中表示做夢的例子如《論語.述而》:「久矣吾不復夢見周公!」《莊子.齊物論》:「昔者莊周夢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又表示所做的夢,如《國語.晉語》:「公使囚之,且使國人賀夢。」 「夢」也表示想像、幻想。如《荀子.解蔽》:「不以夢劇亂知謂之靜。」楊倞注:「夢,想象也。劇,囂煩也。」北宋蘇軾〈贈清涼寺和長老〉:「老去山林徒夢想,雨餘鐘鼓更清新。」 「夢」表示昏亂不明之貌。《爾雅.釋訓》:「夢夢,亂也。」如《詩.大雅.抑》:「視爾夢夢,我心慘慘。」毛傳:「夢夢,亂也。」孔穎達疏:「夢夢者,言王政昬亂之意也。」又如《馬王堆帛書.道原》第1行:「濕=(濕濕)夢=(夢夢),未有眀(明)晦。」 748 字 相關漢字: 爿,◎,㝱,夕,蔑,宀,疒 |
粵語音節 | & 根據 | 同音字 | 詞例(解釋) / 備註 | |||
---|---|---|---|---|---|---|
![]() |
黃 | 周 | ||||
李 | 何p351 | |||||
HKLS | 人文 | 同聲同韻 | 同韻同調 | 同聲同調 | ||
![]() |
黃p48 | 周p34 | ||||
李p14 | 何p351 | |||||
HKLS | 人文 | 同聲同韻 | 同韻同調 | 同聲同調 |
其他方言讀音 | |
---|---|
本字庫於「夢」字下錄有20個方言點的讀音 | 詳細資料 |
《讀史方輿紀要》地名 | ||
---|---|---|
雲夢縣 | (1/1) | 詳細資料 |
成語彙輯 | ||
---|---|---|
一場春夢, 南柯一夢, 同牀異夢, 夜長夢多, 夢寐以求… | (5/350) | 詳細資料 |
配搭點: |
---|
筆, 癡, 銃, 斷, 鄉, 熊, 夜, 魘, 芹, 粱, 寐, 囈, 噩, 柯, 醒, 兆, 想, 託, 幻, 虺, 黃, 占, 做, 啽, 卜 |
詞類 | 英文意義 |
---|---|
adj. | stupid |
n. | dream; visionary |
v. | dream |

瀏覽次數: 664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