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夕 |
|
|
小篆 | 金文 | (部件樹) | 甲骨 | (部件樹) | 簡帛文字 | 其他 | ||||||||||||||||||||||||||||||||||||||||||||||||||||||||
---|---|---|---|---|---|---|---|---|---|---|---|---|---|---|---|---|---|---|---|---|---|---|---|---|---|---|---|---|---|---|---|---|---|---|---|---|---|---|---|---|---|---|---|---|---|---|---|---|---|---|---|---|---|---|---|---|---|---|---|---|---|---|
|
|
|
|
|
《說文》 | 解釋 | 部居 | 相關異體 |
---|---|---|---|
夕 | 莫也。从月半見。凡夕之屬皆从夕。〔祥易切〕 (142 / 138) | 夕 |
《廣韻》 | 頁碼 | 反切 | 註解 | 中 古 音 |
聲母 | 清濁 | 部位 | 聲調 | 韻攝 | 韻目 | 開合 | 等第 |
---|---|---|---|---|---|---|---|---|---|---|---|---|
夕 | 519 | 祥易 |
![]() |
邪 | 全濁 | 齒 | 入 | 梗 | 清/昔 | 開 | 三 |
形義通解 |
---|
略說: 甲金文以月形表示月出之時。本義是傍晚日落月出之時。 25 字 詳解: 甲金文以月形表示月出之時。「月」和「夕」本來都以月形表示,中間有沒有一點沒有分別。後因異體分工,便以月形中有一點表示「月」,月形中沒有一點表示「夕」,分化成兩個不同形的字。(裘錫圭) 「夕」的本義是傍晚日落月出之時,有別於天黑至破曉之間的「夜」,但有時「夕」的用法可兼指黑夜。《說文》:「夕,莫也。从月半見。凡夕之屬皆从夕。」「莫」即「暮」,指傍晚。 甲骨文用本義,如《合補》3555:「鼎(貞):今夕雨。」《合集》6647正:「鼎(貞):王夕出。」金文表示晚上,與「朝」、「夙」相對,如秦公鐘:「余夙夕虔敬朕祀。」「夙夕」表示從早到晚。 269 字 相關漢字: 月,夜,莫,暮,朝,夙 |
粵語音節 | & 根據 | 同音字 | 詞例(解釋) / 備註 | |||
---|---|---|---|---|---|---|
![]() |
黃p32 | 周p34 | ||||
李p14 | 何p226 | |||||
HKLS | 人文 | 同聲同韻 | 同韻同調 | 同聲同調 |
配搭點: |
---|
晡, 七, 除, 前, 旦, 曛, 今, 矣, 誶, 飧, 朝 |
詞類 | 英文意義 |
---|---|
n. | evening, night, dusk |
瀏覽次數: 339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