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
11
(15)
異讀字
繁簡對應
   
UTF-8 E6 86 83
大五碼 E579 
倉頡碼 手大竹難心 
Matthews 1526 
漢語大字典 (一版)2340;(二版)2506  
康熙字典 329 
Unicode U+6183
GB2312  
四角號碼 5033.7 
頻序 A/B 5422 
頻次 A/B -- 
普通話 chng    
小篆
字例: 1/1
金文
字例: 3/4
(部件樹)
甲骨
(部件樹)
簡帛文字
其他
《說文》 解釋 部居 相關異體
愚也。从心,舂聲。〔丑江切〕 (220 / 219)
《廣韻》 頁碼 反切 註解
34 書容
40 丑江
345 丑用


聲母 清濁 部位 聲調 韻攝 韻目 開合 等第
全清 /
次清 /
次清 /
形義通解
 略說: 金文從「」從「」從「」,「」是聲符,餘下的部件同樣為聲符,所以「」為雙聲字。本義是愚昧,金文用作本義。
56 字

 詳解: 有關此字的釋讀有四種說法:一說認為金文用作本義,指愚蠢。金文文例見於毛公鼎和禹鼎。毛公鼎:「毋有敢憃,尃(敷)命于外」,指不敢愚昧而在外頒布政令。禹鼎:「禹亦弗敢憃,易(惕)共(恭)賸(朕)辟之命」,指禹亦不敢愚昧行事,恭敬地執行君主的命令。另,「」由愚蠢引申有忠厚之義,毛公鼎:「命女(汝)䢃我邦我家內外,憃于小大政。」全句指命令你治理我邦家內外,忠厚地完成大小政事(王輝)。《說文》:「憃,愚也。从心,舂聲。」唐玄應《一切經音義》:「憃,愚也,戇也。」

  何琳儀以為「」讀為「」,金文辭例中「毋有敢憃」、「弗敢憃」應視為不敢縱恣。「」又讀為「」,「內外憃(從)于小大政」指內外在大小政事上都跟從我。

  《金文形義通解》認為金文字形比小篆少「」形,故懷疑金文此字並非「」字。他以為字從「」省聲,與「」並非同字,並認為由於「」、「」古音相近,因此把此字釋為專擅之「」的古字,表示專擅。

  張富海雖釋此字為「」,但亦認為應通假作「」,表示專擅。按「」、「」二字古音距離稍遠,其說可商。

  傳世文獻中「」指愚蠢。《周禮.秋官.司刺》:「三赦曰憃愚。」鄭玄注:「憃愚,生而癡騃童昏者。」《淮南子.氾論》:「愚夫憃婦皆能論之。」高誘注:「憃亦愚,無知之貌。」又指失意貌,《楚辭.九思.逢尤》:「憃悵立兮涕滂沲。」
569 字


相關漢字: ,,,,,,,
粵語音節 & 根據 同音字 詞例(解釋) / 備註

p48 p57
HKLS 人文 同聲同韻 同韻同調 同聲同調 「憃」的異讀字

p47 p57
憃愚
p110 p342
HKLS 人文 同聲同韻 同韻同調 同聲同調
瀏覽次數: 3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