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押 |
|
|
《廣韻》 | 頁碼 | 反切 | 註解 | 中 古 音 |
聲母 | 清濁 | 部位 | 聲調 | 韻攝 | 韻目 | 開合 | 等第 |
---|---|---|---|---|---|---|---|---|---|---|---|---|
押 | 544 | 烏甲 |
![]() |
影 | 全清 | 喉 | 入 | 咸 | 銜/狎 | 開 | 二 | |
押 | 544 | 古狎 |
![]() |
見 | 全清 | 牙 | 入 | 咸 | 銜/狎 | 開 | 二 |
形義通解 |
---|
略說: 從「手」,「甲」聲,本義為簽署。 16 字 詳解: 從「手」,「甲」聲,本義為簽署。宋王溥《唐會要‧百官奏事》:「(景龍)三年二月二十六日敕,諸司欲奏大事,並向前三日錄所奏狀一本,先進,令長官親押。」 「押」可表示押送。《舊唐書‧敬宗紀》:「令中使押杜景先往淮南及江南、湖南、嶺南諸州,求訪異人。」 「押」也表示扣押、拘禁。《水滸傳》第53回:「取一面大枷釘了,押下大牢裏去。」 「押」還表示掌管、統轄。《資治通鑒‧唐德宗貞元九年》:「春,正月,劍南、西山羌、蠻二萬餘戶來降;詔加韋皋押近界羌蠻及西山八國使。」 「押」亦可表示抵押、典當。《紅樓夢》第72回:「暫且把老太太查不着的金銀傢伙,偷着運出一箱子來,暫押千數兩銀子,支騰過去。」 「押」也指壓簾之具。南朝陳徐陵《〈玉臺新詠〉序》:「玉樹以珊瑚作枝,珠簾以玳瑁為押。」 詩賦用韻也稱為「押」。《古今韻會舉要‧入押》:「用韻曰押。」宋晏幾道〈六幺令〉:「昨夜詩有回紋,韻險還慵押。」 395 字 相關漢字: 手,甲 |
粵語音節 | & 根據 | 同音字 | 詞例(解釋) / 備註 | |||
---|---|---|---|---|---|---|
![]() |
黃p7 | 周p61 | ||||
李p83 | 何p46 | |||||
HKLS | 人文 | 同聲同韻 | 同韻同調 | 同聲同調 | ||
![]() |
黃p7 | 周p61 | ||||
李p83 | 何p51 | |||||
HKLS | 人文 | 同聲同韻 | 同韻同調 | 同聲同調 | 「押」的異讀字 | |
![]() |
黃 | 周p61 | ||||
李 | 何p46 | |||||
HKLS | 人文 | 同聲同韻 | 同韻同調 | 同聲同調 | 「押」的異讀字 | |
![]() |
黃 | 周p61 | ||||
李 | 何p51 | |||||
HKLS | 人文 | 同聲同韻 | 同韻同調 | 同聲同調 | 「押」的異讀字 |
其他方言讀音 | |
---|---|
本字庫於「押」字下錄有20個方言點的讀音 | 詳細資料 |
成語彙輯 | ||
---|---|---|
合轍押韻 | (1/1) | 詳細資料 |
配搭點: |
---|
僉, 抵, 解, 羈, 扣, 畫, 韻 |
詞類 | 英文意義 |
---|---|
n. | sign; signature |
v. | pawn; take into custody; send under escort; stake, bet; to press down, stamp |
瀏覽次數: 244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