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杙 |
|
|
小篆 | 金文 | (部件樹) | 甲骨 | (部件樹) | 簡帛文字 | 其他 | |||||||||||
---|---|---|---|---|---|---|---|---|---|---|---|---|---|---|---|---|---|
|
|
|
《說文》 | 解釋 | 部居 | 相關異體 |
---|---|---|---|
杙 | 劉劉杙。从木,弋聲。〔与職切〕 (116 / 111) | 木 |
《廣韻》 | 頁碼 | 反切 | 註解 | 中 古 音 |
聲母 | 清濁 | 部位 | 聲調 | 韻攝 | 韻目 | 開合 | 等第 |
---|---|---|---|---|---|---|---|---|---|---|---|---|
杙 | 527 | 與職 |
![]() |
以 | 次濁 | 喉 | 入 | 曾 | 蒸/職 | 開 | 三 |
形義通解 |
---|
略說: 金文從「木」從「弋」,用作人名。小篆從「木」,「弋」聲。《說文》以為是「杙」是木名。 42 字 詳解: 金文從「木」從「弋」,用作人名。䧹侯簋:「䧹侯乍(作)生杙姜[阝尊](尊)簋。」 小篆從「木」,「弋」聲。《說文》以為是「杙」是木名。《說文》:「杙,劉,劉杙。从木,弋聲。」又《爾雅.釋木》:「劉,劉杙。」郭璞注:「劉子生山中,實如梨,酢甜,核堅,出交趾。」 表示橛杙(木樁)的「杙」的象形初文作「弋」,後多寫作「杙」。「杙」可以看作「弋」的後起字,在「弋」的基礎上加上表意偏旁「木」。表示橛杙的「杙」和《說文.木部》的「杙」不必視為一字,有可能只是同形。(裘錫圭)參見「弋」。 「杙」表示橛杙的例子如《馬王堆帛書.五十二病方》第218行:「輒接杙垣下,以盡二七栻而巳(已)。」「接杙垣下」意謂把木樁插入城垣之下。又如《呂氏春秋.節喪》:「譬之若瞽師之避柱也,避柱而疾觸杙也。」 339 字 相關漢字: 木,弋 |
粵語音節 | & 根據 | 同音字 | 詞例(解釋) / 備註 | |||
---|---|---|---|---|---|---|
![]() |
黃 | 周 | ||||
李p21 | 何 | |||||
HKLS | 人文 | 同聲同韻 | 同韻同調 | 同聲同調 | 「杙」的異讀字 | |
![]() |
黃p31 | 周p74 | ||||
李p21 | 何p228 | |||||
HKLS | 人文 | 同聲同韻 | 同韻同調 | 同聲同調 | 小木樁 |
詞類 | 英文意義 |
---|---|
n. | a tiny wooden post, stake; peg; a kind of fruit |
瀏覽次數: 19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