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6
(8)
使
異讀破音字
繁簡對應
   
UTF-8 E4 BD BF
大五碼 A8CF 
倉頡碼 人十中大 
Matthews 5770 
漢語大字典 (一版)0145;(二版)179  
康熙字典 29 
Unicode U+4F7F
GB2312 4225 
四角號碼 2520.6 
頻序 A/B 95  134 
頻次 A/B 22997  8194 
普通話 sh  sh    
小篆
字例: 1/1
金文
字例: 7/74
(部件樹)
其他:
甲骨
(部件樹)
簡帛文字
字例: 40/150
其他
字例: 10/10
《說文》 解釋 部居 相關異體
使 伶也。从人,吏聲。〔疏士切〕 (165 / 163)
《廣韻》 頁碼 反切 註解
使 252 踈士
使 357 踈吏


聲母 清濁 部位 聲調 韻攝 韻目 開合 等第
全清 /
全清 /
形義通解
 略說:」、「」、「」、「使」本為一字分化。春秋以前的金文以「」(同「」)表示使令,至戰國金文增「」或「」旁。小篆從「」,「」聲。《說文》以為「使」的本義是使令、派遣。
90 字

 詳解:」、「」、「」、「使」本為一字分化。春秋以前的金文以「」(同「」)表示使令,至戰國金文增「」或「」旁。秦系文字從「」,董蓮池以為是強調「使」和人事的相關。(《字源》)一說是由「」旁訛誤所致,後為《說文》小篆所本。(《金文形義通解》)

  金文「使」表示致使,如中山王鼎:「㠯𤠝(佐)右(佑)寡人,[辵吏](使)智(知)社稷之賃(任)。」又表示任用。如中山王壼:「慈孝㝨(寛)惠,[與犬]舉孯(賢)[辵吏](使)能。」「使」還表示制器單位,如十四年雙翼神獸「左使車(庫)」、十一年盉「右使車(庫)」。

  小篆從「」,「」聲。《說文》以為「使」的本義是使令、派遣。《說文》:「使,伶也。从人,吏聲。」段玉裁注:「大徐『令』作『伶』,誤。『令』者,發號也。」大徐本誤為「」,小徐本作「」。又《玉篇.人部》:「使,令也。」如《左傳.莊公二十四年》:「晉士蒍又與群公子謀,使殺游氏之二子。」《國語.周語》:「晉既克楚于鄢,使郤至告慶于周。」

  「使」由差遣引申作被差遣的人,即使者。《集韻.志韻》:「使,將命者。」如《左傳.隱公九年傳》:「公怒,絕宋使。」《戰國策.齊策四》:「梁使三反,孟嘗君固辭不往也。」

  「使」也表示出使。如《論語.子路》:「行己有恥,使於四方,不辱君命,可謂士矣。」邢昺疏:「奉命出使。」《史記.屈原賈生列傳》:「是時屈平既疏,不復在位,使於齊。」

  「使」表示致使、導致。如《詩.鄭風.狡童》:「維子之故,使我不能餐兮。」《馬王堆.五十二病方》第135行:「使人鼻抉(缺)指斷。」

  「使」還表示驅使、支配。如《韓非子.揚權》:「使雞司夜,令狸執鼠,皆用其能,上乃無事。」《論衡.書虛》:「夫天報舜、禹,使鳥田象耕,何益舜、禹?」

  「使」可作連詞,表示假使、假若。如《史記.魏其武安侯列傳》:「使武安侯在者,族矣。」唐代杜牧〈阿房宮賦〉:「使六國各愛其人,則足以拒秦。」
801 字


相關漢字: ,,,,,,,
粵語音節 & 根據 同音字 詞例(解釋) / 備註

p10 p5
p67
HKLS 人文 同聲同韻 同韻同調 同聲同調 「使」的異讀字

p23 p5
使女,使用,使性,使氣,支使
p80 p162
HKLS 人文 同聲同韻 同韻同調 同聲同調

p23 p5
使者,使命,使館,使節,大使,出使
p80 p162
HKLS 人文 同聲同韻 同韻同調 同聲同調
其他方言讀音
本字庫於「使」字下錄有19個方言點的讀音 詳細資料
《讀史方輿紀要》地名
萬全都指揮使司, 遼東都指揮使司, 陝西行都指揮使司, 天全六番招討使司, 四川行都指揮使司… (5/33) 詳細資料
成語彙輯
頤指氣使, 鬼使神差, 見風使舵, 相風使帆, 任賢使能… (5/115) 詳細資料
配搭點: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詞類 英文意義
n. envoy; messenger; ambassador
v. employ; use; send; order; cause; allow; apply; make
瀏覽次數: 2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