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
11
(14)
單讀音字
繁簡對應
   
UTF-8 E5 98 97
大五碼 B9C1 
倉頡碼 火月口心日 
Matthews 229 
漢語大字典 (一版)1529;(二版)1640  
康熙字典 134 
Unicode U+5617
GB2312  
四角號碼 9060.1 
頻序 A/B 2131  1598 
頻次 A/B 345  301 
普通話 chng    
小篆
字例: 1/1
金文
字例: 19/26
(部件樹)
其他:
甲骨
(部件樹)
簡帛文字
字例: 16/16
其他
字例: 6/6
《說文》 解釋 部居 相關異體
口味之也。从旨,尚聲。〔市羊切〕 (101 / 96)
《廣韻》 頁碼 反切 註解
176 市羊


聲母 清濁 部位 聲調 韻攝 韻目 開合 等第
全濁 /
形義通解
 略說: 金文從「」,「」聲,「」是人口所好,有甘美之意,「」從「」有品嘗、試味之意,引伸為嘗試。
49 字

 詳解: 金文從「」,「」聲,「」是人口所好,有甘美之意,「」從「」有品嘗、試味之意,引伸為嘗試。

  由品嘗引申為嘗試,試過即是已經歷過,故「」又有曾經之意。《說文》:「嘗,口味之也。从旨,尚聲。」段玉裁注:「引伸凡經過者為嘗,未經過為未嘗。」桂馥云:「《通鑑》注:『嘗,口識其味也。』」《毛詩.小雅.甫田》:「嘗其旨否?」《淮南.說林訓》:「佐祭者得嘗。」後來加「」分化出「」字專門表示嚐味一義。

  早期金文從「」(上有兩短橫,為飾筆),從「」,「」是「」、「」的初文,作為「」的聲符,後加「」為從「」。

  金文用為祭名,秋祭曰嘗,指秋天向祖先獻上新收的稻穀,使之品嘗(王文耀)。姬鼎:「用蒸用嘗。」表示用來進行蒸祭和嘗祭。《詩.小雅.天保》:「禴祠烝嘗,于公先王。」毛亨傳:「秋曰嘗,冬曰烝。」後來「」泛指祭祀,六年琱生簋:「嘗簋」,即祭祀所用的簋。又借用作地名,效卣:「王雚(觀)于嘗。」表示王視察嘗地。

  戰國晚期另造從「」,「」聲的字作為嘗祭的專字,多見於楚系文字,此字後來廢棄,後世沿用「」字表示祭名。

  戰國竹簡表示曾經,《睡虎地秦簡.封診式》簡93:「召甲等,甲等不肯來,亦未嘗召丙飲。」表示未曾召喚丙來宴飲。
528 字


相關漢字: ,,,,,,
粵語音節 & 根據 同音字 詞例(解釋) / 備註

p43 p26
嘗試,嘗到
p186 p318
HKLS 人文 同聲同韻 同韻同調 同聲同調
其他方言讀音
本字庫於「」字下錄有19個方言點的讀音 詳細資料
成語彙輯
輒止, 備艱苦, 鼎一臠, 臥薪膽, 備辛苦… (5/35) 詳細資料
配搭點:
, ,
詞類 英文意義
adv. ever, once,
n. experience, experiment
v. taste; try; experience, have been
瀏覽次數: 118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