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旨 |
|
|
小篆 | 金文 | (部件樹) | 甲骨 | (部件樹) | 簡帛文字 | 其他 | ||||||||||||||||||||||||||||
---|---|---|---|---|---|---|---|---|---|---|---|---|---|---|---|---|---|---|---|---|---|---|---|---|---|---|---|---|---|---|---|---|---|---|
|
|
|
|
|
|
|
《說文》 | 解釋 | 部居 | 相關異體 |
---|---|---|---|
旨 | 美也。从甘,匕聲。凡旨之屬皆从旨。〔職雉切〕𣅌,古文旨。 (101 / 96) | 旨 | 𣅌 |
《廣韻》 | 頁碼 | 反切 | 註解 | 中 古 音 |
聲母 | 清濁 | 部位 | 聲調 | 韻攝 | 韻目 | 開合 | 等第 |
---|---|---|---|---|---|---|---|---|---|---|---|---|
旨 | 247 | 職雉 |
![]() |
章 | 全清 | 齒 | 上 | 止 | 脂/旨 | 開 | 三 |
形義通解 |
---|
略說: 甲金文從「匕」從「口」,匕象匙或勺子,會以匙子把食物放進嘴裏(吳式芬、李孝定、何琳儀、沈培),本義是美味。 53 字 詳解: 甲金文從「匕」從「口」,匕象匙或勺子,會以匙子把食物放進嘴裏(吳式芬、李孝定、何琳儀、沈培),本義是美味。《說文》:「旨,美也。从甘,匕聲。凡旨之屬皆从旨。𣅌,古文旨。」 一說「旨」從「人」、從「口」或「甘」(口中有一點◎表示味道甘甜),會人口所好,有甘美的意思。小篆從「甘」,「匕」聲。季旭昇認為甲金文所從的當為「人」而非「匕」,理由有二:第一,甲骨文「匕」之典型寫法,未見於甲骨文「旨」所從的部件。第二,金文後來的旨字從「千」,而「千」本從「人」分化而得,這可作為「旨」上部當從「人」的旁證。按「人」形訛變為「千」形未見於甲骨文,很可能是後來的人誤解了「旨」所從的「匕」為「人」形,才把「旨」訛寫作從「千」。 甲骨文用作人名,又假借為「𪊨」,是一種野獸。《合集》10307:「隻(獲)鹿百六十二……旨(𪊨)一」。 金文用作本義,表示美味,殳季良父壺:「用盛旨酉(酒)。」「旨酒」即美酒。《詩.小雅.桑扈》:「兕觥其觩,旨酒思柔。」鄭玄箋:「其飲美酒,思得柔順。」《詩.小雅.頍弁》:「爾酒既旨,爾殽既嘉。」《孟子.離婁下》:「禹惡旨酒而好善言。」上曾大子鼎:「多用旨食。」「旨食」即美食。又通假為「詣」,表示造訪,盠駒尊:「王親旨(詣)盠」,表示王親到盠處(郭沫若)。又用作人名,「者旨於賜」即是越王鼫與,緩言之為「者旨於賜」,急言之則為「鼫與」(林澐)。 戰國竹簡假借為「祁」,表示大,《郭店楚簡.緇衣》簡10:「晉冬旨滄」。《小爾雅.廣詁》:「祁,大也。」《禮記.緇衣》:「資冬祁寒」。「滄」表示寒,「祁寒」即大寒、極寒,表示到了冬天非常寒冷。又通假作「示」,表示指示,《郭店楚簡.緇衣》:簡41-42引《詩》云:「人之好我,旨我周行。」《毛詩.小雅.鹿鳴》作「示我周行」,即向我指示至道、大道(屈萬里)。又通假為「嗜」,《郭店楚簡.尊德義》簡25-26:「不以旨(嗜)谷(欲)害其義」,「嗜欲」表示嗜好和欲望。 814 字 相關漢字: 匕,口,人,甘,千,𪊨,詣,祁,滄,示,嗜 |
粵語音節 | & 根據 | 同音字 | 詞例(解釋) / 備註 | |||
---|---|---|---|---|---|---|
![]() |
黃p23 | 周p70 | ||||
李p111 | 何p154 | |||||
HKLS | 人文 | 同聲同韻 | 同韻同調 | 同聲同調 |
其他方言讀音 | |
---|---|
本字庫於「旨」字下錄有19個方言點的讀音 | 詳細資料 |
成語彙輯 | ||
---|---|---|
無關宏旨, 言近旨遠, 甘旨肥濃, 辭微旨遠, 先意承旨… | (5/67) | 詳細資料 |
配搭點: |
---|
趣, 敕, 奉, 降, 睿, 懿, 諭, 論, 忤, 奧, 聖, 宏, 詔, 宗, 主 |
詞類 | 英文意義 |
---|---|
adj. | delicious |
n. | delicious food (arch.); meaning, aim, purpose; decree; purport |
瀏覽次數: 36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