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炮 |
|
UTF-8 | E7 82 AE |
---|---|
大五碼 | ACB6 |
倉頡碼 | 火心口山 |
Matthews | 4966 |
漢語大字典 | (一版)2196;(二版)2353 |
康熙字典 | 596 |
Unicode | U+70AE | |
---|---|---|
GB2312 | 3758 | |
四角號碼 | 9781.2 | |
頻序 A/B | 1168 | 1641 |
頻次 A/B | 1438 | 275 |
普通話 |
b![]() ![]() ![]() |
小篆 | ||
---|---|---|
|
簡帛文字 | ||
---|---|---|
|
《說文》 | 解釋 | 部居 | 相關異體 |
---|---|---|---|
炮 | 毛炙肉也。从火,包聲。〔薄交切〕 (208 / 207) | 火 |
形義通解 |
---|
略說: 從「火」,「包」聲。「炮」是一種烹調方法,指把連毛的肉放到火上燒烤,一說把泥包裹在外再用火燒。 47 字 詳解: 從「火」,「包」聲。「炮」是一種烹調方法,指把連毛的肉放到火上燒烤。《說文》:「炮,毛炙肉也。从火,包聲。」段玉裁注:「毛炙肉,謂肉不去毛炙之也。」如《詩.小雅.瓠葉》:「有兔斯首,炮之燔之?」孔穎達疏:「並毛而炮之。」一說「炮」是把泥包裹在外再用火燒。《廣韻.肴韻》:「炮,合毛炙物也,一曰裹物燒。」如《禮記.禮運》:「以炮以燔,以亨以炙。」鄭玄注:「炮,裹燒之也。」 「炮」引申泛指一般的燒烤。《玉篇.火部》:「炮,炙肉也。」如《風俗通義.皇霸.三皇》引《禮含文嘉》:「燧人始鑽木取火,炮生為熟,令人無復腹疾,有異於禽獸,遂天之意,故曰遂人也。」《文選.楊子幼〈報孫會宗書〉》:「田家作苦,歲時伏臘,烹羊炮羔,斗酒自勞。」 「炮」亦指焚燒。如《左傳.昭公二十八年》:「令君炮之,盡滅郤氏之族黨。」相傳商紂王所用的酷刑「炮烙」,本作「炮格」。「格」指銅柱,意謂讓受刑者行走於燒紅發熱的「格」上,動輒墮入火中燒死。《古列女傳.孽嬖傳.殷紂妲己》:「百姓怨望,諸侯有畔者,紂乃為炮格之法,膏銅柱,加之炭,令有罪者行其上,輒墮炭中,妲己乃笑。」 「炮」是中藥的製法之一,意謂用火對中草藥進行加工,以加強藥物的效用、減低藥物的毒性或方便貯藏。如南宋洪邁《容齋四筆.卷三》:「咳逆者,天雄炮過,以酒調一錢匕服。」《元典章.吏部六.儒吏》:「其性大熱有毒,依方炮製可以入藥。」成語「如法炮製」本指依照成法製作中藥,後比喻按照已有的模式跟著做。 「炮」通作「庖」,表示廚師。如《韓非子.內儲說下六微》:「炮人呼天曰:『嗟乎!臣有三罪,死而不自知乎!』」《韓非子.難二》:「凡為人臣者,猶炮宰和五味而進之君,君弗食,孰敢強之也?」 「炮」和「砲」本來無關。「砲」是古代用來發射石彈的機器,後來因為火藥應用到砲上,「砲」又被寫作「炮」。如清代趙翼《陔餘叢考.火炮火槍》:「至所謂炮者,則皆以機發石。」《說岳全傳》第16回:「在三山口各處緊要關隘,遍設伏兵火炮。」 「炮」還表示爆竹。如《儒林外史》第29回:「只見老和尚慢慢走進來,手裡拏著一個錦盒子,打開來,裡面拏出一串祁門小炮仗。」《紅樓夢》第54回:「外頭炮張利害,留神天上弔下火紙來燒着。」 現代也把猛火快炒的烹調方法稱為「炮」,如「炮羊肉」、「炮豬肚」等。 949 字 相關漢字: 火,包,格,庖,砲 |
粵語音節 | & 根據 | 同音字 | 詞例(解釋) / 備註 | |||
---|---|---|---|---|---|---|
![]() |
黃p3 | 周 | ||||
李 | 何 | |||||
HKLS | 人文 | 同聲同韻 | 同韻同調 | 同聲同調 | 「炮」的異讀字 | |
![]() |
黃 | 周p96 | ||||
李p73 | 何 | |||||
HKLS | 人文 | 同聲同韻 | 同韻同調 | 同聲同調 | ||
![]() |
黃p4 | 周p96 | ||||
李p73 | 何p24 | |||||
HKLS | 人文 | 同聲同韻 | 同韻同調 | 同聲同調 | ||
![]() |
黃 | 周p96 | ||||
李p73 | 何p24 | |||||
HKLS | 人文 | 同聲同韻 | 同韻同調 | 同聲同調 |
其他方言讀音 | |
---|---|
本字庫於「炮」字下錄有20個方言點的讀音 | 詳細資料 |
成語彙輯 | ||
---|---|---|
如法炮製, 炮鳳烹龍, 糖衣炮彈, 炮龍烹鳳, 烹龍炮鳳… | (5/22) | 詳細資料 |
配搭點: |
---|
熰, 鞭, 銃, 竹 |
詞類 | 英文意義 |
---|---|
n. | cannon |
v. | bake, roast (arch.) |
瀏覽次數: 754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