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玉 |
|
UTF-8 | E7 8E 89 |
---|---|
大五碼 | A5C9 |
倉頡碼 | 一土戈 |
Matthews | 7666 |
漢語大字典 | (一版)1100;(二版)1176 |
康熙字典 | 654 |
Unicode | U+7389 | |
---|---|---|
GB2312 | 5181 | |
四角號碼 | 1010.3 | |
頻序 A/B | 965 | 1320 |
頻次 A/B | 1990 | 449 |
普通話 | y |
小篆 | ||
---|---|---|
|
金文 | ||||||||
---|---|---|---|---|---|---|---|---|
|
(部件樹) |
---|
甲骨 | |||||||||||
---|---|---|---|---|---|---|---|---|---|---|---|
|
(部件樹) |
---|
簡帛文字 | |||||||||||||||||
---|---|---|---|---|---|---|---|---|---|---|---|---|---|---|---|---|---|
|
其他 | |||||||||||
---|---|---|---|---|---|---|---|---|---|---|---|
|
《說文》 | 解釋 | 部居 | 相關異體 |
---|---|---|---|
玉 | 石之美有五德:潤澤以溫,仁之方也;䚡理自外,可以知中,義之方也;其聲舒揚,尃以遠聞,智之方也;不橈而折,勇之方也;銳廉而不技,絜之方也。象三玉之連,丨,其貫也。凡玉之屬皆从玉。【陽冰曰:三畫正均,如貫玉也。】〔魚欲切〕𤣪,古文玉。 (10 / 4) | 玉 | 𤣪 |
形義通解 |
---|
略說: 甲骨文象以絲線串繫數塊玉片之形,由三至五塊不等。本義是玉石。 30 字 詳解: 甲骨文象以絲線串繫數塊玉片之形,由三至五塊不等。本義是玉石。王國維認為古制一繫五顆玉,兩繫為一「玨」,而甲骨從三橫之形為象徵性筆畫。「玉」或簡省豎筆之上下末端。參「玨」、「丯」。卜辭用作本義,表示祭品。 金文「玉」從「丨」貫三橫畫,三畫均等,形如楷書之「王」,與小篆形同。金文亦用作本義,表示玉石,如穆公鼎「易玉五品」、毛公鼎「玉環玉㻌」。 戰國文字為了與「王」字相區別,或加上一兩斜筆或點作區別符號,為後世隸楷字形所本。 古書中用本義的例子如《詩.秦風.終南》:「佩玉將將,壽考不亡。」《山海經.南山經》:「又東五百里,曰僕勾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草木,無鳥獸,無水。」 「玉」也表示美好的、珍貴的。清代俞樾《群經平議.爾雅》:「古人之詞,凡所甚美者,則以玉言之。《尚書》之『玉食』、《禮記》之『玉女』、《儀禮》之『玉飾』皆是也。」如《文選.宋玉〈神女賦〉》:「貌豐盈以莊姝兮,苞溫潤之玉顏。」 「玉」可形容晶瑩潔白。如《楚辭.離騷》:「駟玉虬以椉鷖兮,溘埃風余上征。」又比喻晶瑩潔白之物。如宋代黃庭堅〈念奴嬌〉:「萬里青天,姮娥何處,駕此一輪玉。」 「玉」還可作敬辭,用以尊稱別人的身體。如《國語.吳語》:「天王親趨玉趾,以心孤句踐,而又宥赦之。」《戰國策.趙策四》:「竊自恕,而恐太后玉體之有所郄也,故願望見太后。」 562 字 相關漢字: 玨,丯,丨,王 |
其他方言讀音 | |
---|---|
本字庫於「玉」字下錄有18個方言點的讀音 | 詳細資料 |
《讀史方輿紀要》地名 | ||
---|---|---|
玉田縣, 玉林衛, 玉山縣 | (3/3) | 詳細資料 |
成語彙輯 | ||
---|---|---|
亭亭玉立, 冰清玉潔, 冰肌玉骨, 堆金積玉, 如花似玉… | (5/880) | 詳細資料 |
配搭點: |
---|
帛, 碧, 璧, 冰, 餔, 寶, 卜, 蛆, 翠, 墀, 鏘, 驄, 珫, 釧, 匒, 堆, 蝀, 霍, 葭, 戛, 茭, 金, 鬮, 潔, 琯, 圭, 琀, 磬, 漢, 褐, 澔, 鋗, 瘞, 臬, 珧, 炫, 瓊, 玦, 醴, 律, 米, 珸, 寧, 柯, 鞍, 拋, 璞, 珮, 璽, 笙, 漱, 食, 躞, 銷, 鑲, 瓖, 蜀, 黍, 瑑, 亭, 婷, 韜, 殞, 簪, 齏, 綴, 枝, 卮, 漿, 鐲, 箸, 磚, 唅, 礛, 琨, 珖, 珚, 珶, 琩, 璷, 瓋, 砨, 霦 |
詞類 | 英文意義 |
---|---|
adj. | valuable; your |
n. | gem; precious stone; jade |
瀏覽次數: 225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