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烙 |
|
|
小篆 | 金文 | (部件樹) | 甲骨 | (部件樹) | 簡帛文字 | 其他 | ||
---|---|---|---|---|---|---|---|---|
|
《說文新附》 | 解釋 | 部居 | 相關異體 |
---|---|---|---|
烙 | 灼也。从火,各聲。〔盧各切〕 (210 / 209) | 火 |
《廣韻》 | 頁碼 | 反切 | 註解 | 中 古 音 |
聲母 | 清濁 | 部位 | 聲調 | 韻攝 | 韻目 | 開合 | 等第 |
---|---|---|---|---|---|---|---|---|---|---|---|---|
烙 | 505 | 盧各 |
![]() |
來 | 次濁 | 舌 | 入 | 宕 | 唐/鐸 | 開 | 一 |
形義通解 |
---|
略說: 從「火」,「各」聲。本義是燒灼。 16 字 詳解: 從「火」,「各」聲。本義是燒灼。《說文新附》:「烙,灼也。从火,各聲。」相傳商紂王設有一種酷刑,稱為「炮格」,意謂讓受刑者行走於燒紅發熱的銅柱上,動輒墮入火中燒死。後人改「格」為「烙」,表示燒灼。如《韓非子.喻老》:「居五年,紂為肉圃,設炮烙,登糟丘,臨酒池,紂遂以亡。」《韓詩外傳.卷四》:「紂殺比干而囚箕子,為炮烙之刑,殺戮無時,群下愁怨,皆莫冀其命。」後成為古代一種刑罰。如《遼史.刑法志上》:「鞭、烙之數,凡烙三十者鞭三百,烙五十者鞭五百。」 「烙」又表示用燒熱的鐵器燙或熨。如《明史.奸臣列傳》:「(陳)寧有才氣,而性特嚴刻。其在蘇州徵賦苛急,嘗燒鐵烙人肌膚。吏民苦之,號為陳烙鐵。」清代顧張思《土風錄.烙鐵》:「熨衣器有柄者曰烙鐵。」 「烙」亦表示把麵食放在燒熱的鍋上烤熟。如《西遊記》第81回:「(孫行者)教那些和尚忙忙的安排:淘米煮飯、捍麵烙餅,蒸饝饝、做粉湯,擡了四五桌。」《儒林外史》第1回:「王冕自到廚下烙了一斤麵餅,炒了一盤韭菜,自捧出來,陪著。」 436 字 相關漢字: 火,各,格 |
粵語音節 | & 根據 | 同音字 | 詞例(解釋) / 備註 | |||
---|---|---|---|---|---|---|
![]() |
黃p39 | 周p96 | ||||
李p117 | 何 | |||||
HKLS | 人文 | 同聲同韻 | 同韻同調 | 同聲同調 | ||
![]() |
黃 | 周 | ||||
李 | 何p288 | |||||
HKLS | 人文 | 同聲同韻 | 同韻同調 | 同聲同調 | 「烙」的異讀字 |
其他方言讀音 | |
---|---|
本字庫於「烙」字下錄有20個方言點的讀音 | 詳細資料 |
成語彙輯 | ||
---|---|---|
刀鋸炮烙 | (1/1) | 詳細資料 |
配搭點: |
---|
印, 炮 |
詞類 | 英文意義 |
---|---|
v. | brand; bake in a pan; cauterize; burn |
瀏覽次數: 2487 |